龚如心被香港人誉为神奇女,旗下有400多家公司。目前她是华懋这家大型地产发展公司的主席。最保守估计, 她在全香港最大私人地产公司华懋集团的财产约260亿港元,在香港地产界排列第4位。华懋在香港拥有的大厦逾200幢,业务遍及英国、美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经营方向由地产发展至财务金融、物业管理、娱乐饮食等各种领域。把龚如心称为香港的“楼宇皇后”是恰如其分的,把龚如心称为香港女性首富也是恰如其分的。
辅夫创建家业
龚如心祖籍上海,从小身上就散发着艺术细胞,精于舞蹈、喜欢演戏。后来又从师于岭南派著名画家赵少昂、吕瑞志,学习中国花鸟画、水墨画,也学油画。在艺术的殿堂,龚如心渡过了儿童及少女时代。
然而,充满艺术细胞的龚如心到香港与王德辉先生结为夫妇后,却开始了商界生涯。
王德辉祖籍浙江温州,出身于富有家庭,父亲是上海面粉大王,1949年举家南迁香港,改做塑胶进出口生意。王德辉在香港完成了中学学业,毕业那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父亲的生意一败涂地,王德辉没能继续升学,来到父亲的华懋公司做事,协助父亲东山再起。
其后,华懋兼营化工原料及颜料,生意有了转机,就在此时王德辉与青梅竹马的龚如心共偕连理。
龚如心为了协助丈夫王德辉发展华懋,在商场上助丈夫一臂之力,特地跑到家居附近的易通英专学英文。在创业过程中,夫妇俩勤奋努力,事必躬亲, 不多时就由经营西药、化工原料发展至代理世界著名品牌的新兴石油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及饲料等,成为世界有名的大公司。
在协助夫君经营的过程中,龚如心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才能,主动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和王德辉一起作出正确的决策,并逐渐形成华懋集团独有的经营风格。
华懋在两人的合力经营下,名气越来越大。此时夫妇俩看准了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将业务的主要方面转向地产。他们在香港经济低潮时独具慧眼,摸准最底层和最广大的消费者需求,开发新界地区,在沙田建造了大量大众住宅。他们充分发挥善于经营的特长,由卖地、建房至销售、租赁、管理、设立财务,一家独揽,而且向买方提供按揭分期付款服务。可以说,华懋在地产界的这种经营方法,在当时开了香港地产界先河。这一成功举措使华懋集团飞速发展,奠定了在香港地产界的地位。
甜女自挑家门
正当华懋的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灾难向他们走来。
1983年年初,王德辉与龚如心在山顶百禄径独立花园洋房驾车上班途中,被几名匪徒手持刀、枪绑架。匪徒把王德辉放进一个大冰箱内运返匪穴,把龚如心释放回家,让她准备巨款赎人。等到龚如心将1100万美元汇到指定的一家台湾银行账户后,王德辉获得释放。此案由于绑匪计划周详,案情错综复杂,在当时哄动了整个东南亚。王德辉和龚如心一夜成名,真正成为公众焦点人物。
1990年,旧剧重演, 王德辉第二次被绑票。这次龚如心在交付完绑匪要求的6000万美元的赎金后,却没能换回丈夫,王德辉从此杳无音讯。龚如心在失夫的悲痛之中,由董事、总经理梁荣江,董事王礼泉左辅右弼,承担起华懋的全部生意。
起初,人们不能不对龚如心持怀疑态度。从她的迷你裙和T恤穿着来看,她显然是位不屈从传统的女性。而人们无法把她与电影、电视中的商界女强人形象相提并论。《资本家》杂志曾这样形容她:“在上海出生的龚如心,身高仅5尺,穿着银光闪闪的短裙,发上结了两条辫,活像蹦蹦跳跳地赶往商场的时髦少女。”传媒因此冠之以绰号“华懋小甜甜”。
如此一位女子,是否能真正承担起一家大型公司呢?
龚如心也曾压力很大。她说过:“我做得好的时候,人家说都是因为我有先生打下的基业;事情不理想时,他们说我拖垮了我先生的公司。”
事实证明,她完全有能力运作华懋,是一位出色的女总裁。经过几年奋斗,华懋比王德辉在世时更加有影响力,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大。几十年来,华懋集团参与了香港约700多个地产发展项目。在香港,带华懋标志的楼宇随处可见, 集团发展至今日,已成为香港土地和物业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是香港最大的私营地产发展公司。
拳拳爱国心
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际,香港不少巨富一窝蜂涌向内地发展地产业,作为香港地产界名人的龚如心却按兵不动,除了商业上的谨慎考虑,她更想知道做什么事才是国家最需要的。经过多次考察并与内地各方面的接触,她渐渐形成了在内地投资的基本宗旨,即以投资基础工业和农业为主导。
龚如心选定这一宗旨的原因有三。第一,大约在1992年,受当时河南省省长李长春的邀请,她到河南考察。中原之行的结果是:华懋集团投下了约2 亿人民币,包括投资1.2亿元与漯河肉联厂联营创办了河南华懋双汇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远近闻名的华懋双汇火腿肠;投资固义,与固义二电厂联营及其他项目。这两项投资让她看到投资基础工业及仪器工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农民的帮助。第二,1993年华东遭受水灾,使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一些地区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穷,震动了她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她立刻捐赠了2300万港元。第三,也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在与农业部刘江部长的接触中,了解到的国家要发展农业、让9 亿农民富裕起来的宏愿鼓舞了她。
为大陆最急需的基础工业投资,为振兴中华出一份力,是龚如心的愿望,而为中国农业发展做更多的事,促进中国农业向工业化发展,也是她的另一个心愿。
1995年,龚如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给农业科技基金,并独自设立了“如心农业奖励金”,每星期挑选一个普通农民,奖励他在科技兴农方面的杰出贡献,奖金是1万元,以此为推动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她也很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曾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家培训班,希望新涌现的企业家达到更高水准。她还参加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活动,希望祖国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外交人员、外经人才。她的行动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被聘为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外经贸大学的顾问教授、名誉董事,担任了河南省政协常委、宋庆龄基金会河南分会名誉会长……祖国给予的荣誉与信任,让她眼光更远,心胸更广。
中央领导人也纷纷接见她,对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岚清副总理曾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她,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她时,感谢她对国内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龚如心的事业是用她的心血浇灌的,也是用她的情感浇灌的。她永远用一颗明亮、纯结的童心对待世界,回报世界!
来自:人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