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体系应该包括能够有效地激励与约束相关的利益者,权责分明的公司治理结构等
“对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有的银行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进行彻底的银行再造。”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1月7日在第八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表示。
马蔚华认为,新的体系应该包括能够有效地激励与约束相关的利益者,权责分明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能够强化和优化全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事业部的组织体系,包括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管理风险的业务运作的流程;同时也包括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快速反映的产品创新的机制,能够覆盖风险成本和经济成本的产品定价体系,能够准确评价机构、个人、客户、产品效益,基于经济利润的绩效考核与分配的体制;还包括能够有效降低资本消耗、减少风险集聚保持盈利稳定增长和相对均衡的业务结构,能够全面管理各类风险的集中化、专业化、垂直化风险管理体制和能够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激励制度。
金融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银行创新变革的动力,十年以内,中国的经济强劲增长必然带来消费者财富的增加,也会使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张。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金融资产已经有18万亿,最近统计超过14万亿,特别是现代消费者,具有现代消费主义、现代消费观念的这一批群体迅速崛起,居民财富的日益集中,基尼系数的扩大,财富的集中为银行提供了一个理财的机会。
因为加入WTO以后,必须按照国际的游戏规则办事,游戏规则的变化,也会加大商业银行创新的压力。
到2007年必须完成8%的资本充足率,使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始考虑原有的模式不能继续,竞争的激烈激活了创新的动力。国有银行通过改制、上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而对于中小银行,远远没办法竞争。外资银行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如果加上股本,已经有10%的市场分割,对标准高端客户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马蔚华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银行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要从现在的82%降到50%以下,在银行的信贷资金里,由现在的零售业务10%左右、批发业务90%左右,变为批发性贷款的比例降到50%以下。在现在的银行收益结构中,逆差要占85%左右,这个比例将来中间业务提供的利润的贡献占50%以上,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这种变化会迅速来临。
马蔚华还建议,改革创新既要结合中国的实践,也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