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人力资本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关国亮:“我最敬畏市场”

关国亮今年45岁。从性格上说,他是一个很激情的人。他可以专心致致地听业务员的演讲,动情处神采飞扬,感人处泪光闪闪,情之所至亦可同台高歌尽兴而返。但是在市场的诱惑面前,他又出奇的冷静。关国亮坦言,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有一畏,就是敬畏市场。

一年前,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正式披露,新华人寿将在4月至12月期间选择时机国内上市。消息一出,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人寿冲击“保险第一股”的新闻不断升温,呼声越来越高。

为等这一天,关国亮和他的同事们已整整努力三年。期间,完成了国际中介公司的财务审计和评估,完成了上市辅导培训,完成了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相关工作。就上市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新华人寿需要做的就是选择时机了。但是在2004年的热切期盼中,新华人寿又给了大家一个意外,10月新华人寿正式对媒体宣布,暂缓上市。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种种传言。

在今年春节前接受媒体的采访中,关国亮坦承,推迟上市,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三年的辛苦与期盼啊。关国亮进一步向媒体透露,这个决定实际上在2004年6月就做出了,当时对外的说法是择机上市,而且是百分之百的主动推迟。

“当时,上市的呼声很高很热,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选择推迟,实际上就是临阵退却。这一仗我们不打了,撤退了,我们的员工怎么看?保监会的领导怎么看?”从关国亮的话语中,采访者仍然感受到了那份沉重和艰难。

一位记者朋友曾直言不讳地问他,“关董事长,您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是公认的,曾成功地运作东方集团和锦州港上市,新华人寿上市工作紧锣密鼓准备三年,只差临门一脚了,推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回述起当时的决定,关国亮依然观点清晰,逻辑缜密。

“新华人寿上不上市,何时上市?第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经济大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资本市场的走向对企业入市后的影响;三是企业资本需求及方案的选择,我们上市首先考虑的是获取综合效益,包括资金效益和机制效益,而不是单纯地募集资金。第二是要考虑到资本市场的表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我十几年的资本市场经验,第一是冷静,第二是冷静,第三还是冷静。要经得住诱惑,头脑发热是要出大事的。很多博弈资本市场的先行者都成了‘先烈’,原因就在于,在资本市场的诱惑面前缺乏理智和冷静。拒绝融资的诱惑,拒绝‘第一股’的诱惑,尤其需要冷静。可以说,资本市场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始终如一守得住的就是冷静。保持冷静是需要理智和勇气的”。

记得2002年10月,关国亮在参加母校东北财经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时,对媒体就曾有过类似冷静的表述:新华人寿上市不是最终目标,是不是保险第一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转制使新华人寿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更为现代化、科学化,更符合现代企业的标准。

“推迟上市的直接原因是基于以下两个判断,”关国亮说,“200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表现一直低迷,股市连连下挫,最低点已经跌破1200点。按我们40亿到50亿的融资计划,盲目上市,将会减少一半。此其一。其二,2004年下半年乃至2005年的一段时期内,资本市场不会有大的作为,大势持续不作为必将殃及个股,如果抢滩上市,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头上。如果以上两个判断成立,那么规避资本市场对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冲击,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就是推迟上市。”

关国亮的意见获得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并得到保监会、证监会等领导机关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评价这个选择,关国亮说起来依然很平淡,“这只是一个负责任的决定吧!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一直是我们遵循的核心理念。”

“当然,推迟只是退却,而不是放弃。

我们在等待机会,我们在寻找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国内、国外的资本市场,我们都不会放弃。”关国亮对新华人寿上市之路依然情有独钟。“眼下,我们需要的是等待。”

从2004年6月做出推迟上市的决定到现在,已近一年了,资本市场的表现依然低迷,5月16日上证指数已经跌破1095点,23日又跌到1070点,创历史新低。无须赘言。有一种正确是不声不响的、无须证明的。推迟上市当如是。

谋篇布局

成也战略败也战略

今年春节前,一位记者朋友问他,当好董事长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定战略,谋全局。”关国亮说。

公司发展战略就是全局。“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关国亮很欣赏这句话。

关国亮认为,做企业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为企业的发展设计制定一个符合市场实际,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走向,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面对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趋向,面对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战略设计对了,企业就会大踏步地健康地向前发展;战略设计脱离实际,出了问题,企业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正所谓,成也战略,败也战略。

关国亮担任新华人寿董事长以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战略规划的设计、论证、制定和实施。2001年在外资股东的支持下,借鉴国外保险公司成熟的战略管理模型,关国亮主持设计的新华人寿的五年战略规划和三年滚动发展战略出台了。这些规划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内外经营环境和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清晰地提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据此制定未来三年的滚动发展规划。战略规划的实施,带给新华人寿的不仅是规划本身,更重要的是使公司的经营纳入了战略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轨道。

关国亮说,这是搭上了巨人的快车,同巨人同行。

2001年出台的战略规划目标显示:

五年建成以寿险为核心,兼有财险、医疗险、健康险、养老金、资产管理等多家子公司的保险集团。条件成熟后再筹建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五年后市场占有率达到5%。完成全国性的机构布局。

这个目标一提出,在公司内、在社会上,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震动。一些怀疑的目光毫不客气地投向了新华,投向了关国亮。

这并不奇怪。以市场份额为例,战略目标是5%,而当时新华人寿的市场份额是1.7%。这可能吗?再有,战略规划提出,五年后要建成一流的国际化的保险集团,而当时新华人寿只有4家分公司、9家中支公司。这不是天方夜谭吧?

“既是,又不是。”,关国亮充满信心。“不干,不甩开膀子干,这个千辛万苦搞出来的规划,不但现在、将来也恐怕永远是天方夜谭。干,锲而不舍地干,实实在在地干,蓝图就会变成现实,天方夜谭就会变成人间奇迹。”

事实胜于雄辩。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当其他人低头的时候,你抬起头来,就能够捕捉到机遇,看到希望。

在五年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新华又设计了三年滚动发展战略,根据当年的战略执行成果,修改后三年的各项目标计划,每年一次,形成滚动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五年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的模式,使新华的战略更符合市场的实际。新华人寿一路走来,收获了诸多精彩。

2003年,新华人寿保费收入171亿元,市场份额达5.7%,战略目标提前两年实现。

2004年,新华人寿保费收入190亿元,市场份额5.8%,高于行业平均发展速度。

2004全国性布局基本结束,新华人寿拥有省级分公司34家,中支158家,营销服务部584家。

2004年9月30日,中国保监会批准新华人寿筹建新华保险控股集团。此前,新华经纪公司、重庆、昆明代理公司已经挂牌运行。新华财险、资产管理、健康险、养老金等子公司正在筹建待批。按计划,2005年底新华保险控股公司将筹建完毕。

关国亮曾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战略,总是在怀疑的目光中一件一件实现的。”这或许是关国亮的魅力所在。

发展观念

机遇面前不容犹豫

“面对复杂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怎么办?惟有发展,惟有加快发展,惟有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发展,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发展机遇的入口处,要拒绝一切犹豫。不发展,就没有你的历史地位??要做领跑者,我们还不够资格。我们只有奋起直追,做一个现代追日的夸父。”

“在新经济时代,竞争的法则不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是快鱼吃慢鱼。谁游得快,谁就能吃到比它慢的鱼。”

“谁先进入市场,谁就能先获得赚钱的机会。”

谈关国亮,必谈他的发展观。

关国亮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他的发展观,是在2003年2月的公司计划会上,他讲了近一个小时,发展的速度观,发展的价值观,发展的辩证观,发展的统筹观,发展的责任观。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在公司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眼下,对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政治词汇,在几年前,关国亮就能做出实质性、跨越性的成熟思考,其间当不乏远见卓识和精细的洞察力。

新华的发展实践孕育了关国亮的发展观,关国亮的发展观又引领新华人寿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请看下面一组数字:

新华人寿的增长速度,2001年增速为52.63%;2002年增速为247.33%,保费为79.83亿;2003年增速为115%,保费为171亿;2004年的增速为9.5%,保费为190亿,仍保持了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增长速度。

新华人寿保费的市场份额,2001年1.61%,2002年3.51%,2003年5.7%,2004年5.8%。

“我喜欢快节奏。”关国亮说。一些中层干部也反映。“董事长思维快,谋略快,行动快,干劲足,我们跟不上。”

2000年初,关国亮提出要引进外资入股。5月至7月,他马不停蹄,经过艰苦谈判,完成了吸引外资股东的增资扩股工作,注册资本由5亿元跃升为12亿元,快速实现了资本国际化。有人做过统计,其间他空中飞行12万公里,绕地球整整三圈。

2004年12月,关国亮将发行次级债的计划提上日程。在2004年的最后两天,13.5亿次级债发行完毕。受社会和客户关注的新华人寿偿付能力得到充足的提升。

在2004年10月,在关国亮的专著《新华方略》这部书中,他写道:“发展,是我近几年来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一向认为,真正的财富是精神、文化、信任,是一种思维理念,而不是每月收入的数字。”

七年能做什么?

关国亮从1998年6月任新华人寿常务董事、年底任董事长至今,已整整七年了。

有人说,关国亮把新华人寿锻造成了中国保险业的一匹黑马。

有人说,七年间,关国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华速度。

还有人说,关国亮把新华人寿带入全国大型保险公司的行列,总资产已近500亿,名列中国500强的第102位。

关国亮却淡然地说,“七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做了董事长该做的事”。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

斯语诚哉。

来源:保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