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人力资本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章晟曼:世界银行里腾起中国龙

  世界银行是华盛顿的“精英俱乐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感叹:“除非特别特别优秀,否则你在世界银行无法立足。”

  就在这样一个“常人无法立足”的地方,2001年,仅在世界银行工作两年,当时只有40岁的章晟曼就被推进了最核心的领导层,成为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副行长,也是华人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最高职位者。在章晟曼之前,有100多个中国人在这里工作,但没有一个人任职处长以上职位。对于自己的经历,章晟曼说:“先站住,再站高。”

  章晟曼现任花旗银行集团管理委员会委员、全球银行业务副主席、公共部门银行业务全球主席。

  放牛养猪时也坚持学习

  1974年,从小就品学兼优的章晟曼入读复旦大学。那时,他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外交人才,主修外交和经济方面的课程。4年大学生活,两年都在上海崇明干校度过。他放牛、养猪、烧饭、插秧。一有空闲就抱起那本厚厚的英语词典。他始终没有忘记,英语是他们特招班的主要课程。毕业时,章晟曼已掌握数万英语词汇,被国家公派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留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学成回国后,章晟曼进入国家财政部工作。在那里,章晟曼从科员做起,一直到科长、副处长、处长、司长。这是正常的晋升路线,他一级都没有错过。只是速度很快,平均每两年就会升一级。 在向世界银行推荐中国代表时,财政部领导首先想到了章晟曼,他谦逊的态度、过人的能力和海外留学经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4年,章晟曼飞到了纽约,出任中国驻世界银行的执行董事。

  “以闪电般的速度晋升”

  世界银行是华盛顿的“精英俱乐部”,一些工作人员在本国曾任职部长和副部长。这里可谓藏龙卧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感叹:“除非特别特别优秀,否则你在世界银行无法立足。”

  就在这样一个“常人无法立足”的地方,2001年,仅在世界银行工作两年,当时只有40岁的章晟曼就被推进了最核心的领导层,成为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副行长。

  世界银行的新行长沃尔芬森在第一次任职见面会上对各国执行董事说:“你们对世界银行有什么建议,可以向我提出来。”有些人将这句话当成沃尔芬森的一句客套话,章晟曼却认真地给沃尔芬森写了一封信。他向沃尔芬森提了六条建议,包括强调世行的宗旨是发展而不是搞政治;还建议要处理好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关系;资金的支持与政策要并重等。几天后,沃尔芬森回信表示完全同意章晟曼的建议。由此,二人建立了长达10年的默契合作。

  1995年9月的一天,沃尔芬森召见章晟曼,说:“你别在执行董事会干了,还是来当我的副行长吧。”章晟曼觉得有点突然,就提了两个问题:“我是不是太年轻啊?”“您刚刚上任,我们之间也不大了解,您怎么会……”

  对于第一个问题,沃尔芬森当时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我36岁时就当了英国一家银行的行长,我并没有感觉自己太年轻;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观察了你3个月,同时这也是方方面面一致的意见。”

  1996年元旦,章晟曼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此时,他刚过38岁,是世界银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行长。另外两位副行长一个来自德国,一个来自瑞典。1997年11月,40岁的章晟曼又晋升为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国《金融时报》发出了这样的惊呼:“(章)以闪电般的速度得到晋升!”

  常务副行长的日常工作

  每天早上7时左右,章晟曼就驾着自己的车,从弗吉尼亚到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世界银行总部上班。每天,他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4个小时。平时,章晟曼有三个秘书,一个负责日程,一个负责文件,一个负责内部后勤事务。还有两个助手,一个负责合作,一个负责秘书长事务。他们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瑞士等不同国家,六个人的团队配合默契。

  在世界银行工作,压力非常大。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时,章晟曼和同事们沉着应对,废寝忘食。当印尼内乱时,他负责世界银行参加印尼危机观察组的100多人的工作和安全。世界银行的大规模人事制度改革,也是由章晟曼主持的。他克服来自各方的阻力,成立了调研组,将所有副行长团结在一起,随后又请基层的工作人员参加,向他们解释改革计划,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事关所有人利益的复杂局势中,章晟曼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最终建立了一种来自不同世界互相合作的灵活的雇佣工作人员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

  “行事低调,工作得法,既不引发争议,也不世故圆滑。”这是同事们对章晟曼的评价,也是他工作作风的写照。


  世界银行为什么看中中国人(背景资料)

  按照惯例,世界银行行长一职由所占股份比例最大的美国代表出任。除行长外,还有4名副行长。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代表在世界银行内能担任仅次于行长的职务,是非常难得的。这不仅意味着章晟曼个人的才能获得广泛承认,更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正在悄然上升。

  章晟曼的上任,给中国和世界银行间的互动带来了更多良性影响。

  1944年7月,参加联合国筹建的44个国家代表为重建战后的经济秩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市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维持这一体系的运行,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寿终正寝,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仍被公认为是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世界银行现有18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是所有成员共同所有,成员就是银行的股东,拥有最终决策权。每个成员国委任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来行使职责。理事通常为各国财政部长或央行行长等官员。

  由于部长们每年只开一次会,大部分权力下放给执行董事会。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共有24名执行董事。其中,拥有股份最多的5个国家――美、法、德、日、英各任命一名执行董事,其他成员国分别经过各国分组(或选区)选举出19名执行董事代表。这些执行董事通常每周开会两次,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世界银行的业务。

  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世界银行的代表权后,一直由财政部长担任世界银行理事。章晟曼就是由财政部派往世界银行工作的。从1981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第一笔贷款支持大学发展项目至今,20年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银行最重要的伙伴。截至2001年6月30日,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总承诺额累计超过348亿美元,支持了234个项目。

  中国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但也是实施世界银行项目最好的国家。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说,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项目普遍进入了良性循环,真正体现了世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章晟曼跃升为世行第二把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