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人力资本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沟通使者”麦艾希(1)

从悉尼到中国,从中国到伦敦,在频繁的迁居和服务领域的更迭中,麦艾希找到了快速适应,并施展她领导才能的最完美的方式――沟通。

  20053月,北京春寒料峭。随着悉尼到达北京班机的降落,麦艾希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与以往的外出旅行不同,麦艾希此次是以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韬睿咨询亚太地区人力资源总监的身份登陆中国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她将开始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较大幅度的人力资源整合布局。      

  就像出行前麦艾希所料想的一样,刚到中国她就遇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从四季晴朗的悉尼,到时常沙尘四起、寒风劲道的北京,麦艾希十分清楚,她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从澳大利亚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到北京不同天气特点的转变。  

  语言不通就是麦艾希面对的一大问题,不懂中文让一向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麦艾希,陷入了短暂的苦闷境地。

  “我十分努力地学习汉语,一开始学得还不错,但随着课程的加深,学习就变得越发困难。现在我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但在办公室里不说,因为说得不是很标准,不过我会坚持学习中文的。”说这句话时,距麦艾希第一次来到中国已时隔一年。此时的麦艾希已经登过了10公里的长城,探访了北京所有的老胡同,并学会了做饺子和烹饪“整条的鱼”。

  “在没来这里之前我就开始了解亚洲人的生活习惯,我很想知道当地人之间是如何交往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为此,我经常花很多时间到处走。”而麦艾希认为,除却语言之外,与别人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更能达到沟通的效果。为了快速适应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麦艾希很快就报了汉语班和烹饪班。

  此刻,从她充满自信的笑容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在短短一年里,适应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并在亚洲韬睿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作用,这个女人已经做到了!

  交错时差下的HR

  日已西沉,万籁寂静。然而,在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麦艾希却仍需按照公司本部的时间继续工作。晚睡早起,是麦艾希司空见惯的作息方式。“由于时差关系,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损失一天的联系时间。只有这样,我才能和远在伦敦的老板保持联系,讨论事情、做项目……虽然他们离我很远,我们的沟通却始终是零距离的。”

  在担任亚太地区人力资源总监之前,麦艾希习惯于把亚洲看作一个整体,但来到这里她才发现,事实上各个国家都有很大的差异。而眼下,必须建立一种统一的平台,以适应公司的全球化战略。麦艾希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了解各国法律强制要求的,以及公司目前提供给各国员工的福利、政策,其中,涉及到工作时间、休假规定、医疗计划和退休政策等各个方面。将这些情况了解后,麦艾希还会将之与市场行情相比较,考察竞争者的状况,并确保公司的政策在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具备竞争力。

  韬睿是一家跨国公司,很多内部人事政策和规范都来自美国总部。虽然韬睿亚洲的员工英文程度都不错,但面对英语非母语的大部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员工,麦艾希与她的团队必须想办法用当地的语言来帮助员工完全理解这些政策和规范。

  “为了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及时掌握各种组织内部的人事信息,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更便捷的沟通平台。”很快,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麦艾希和她的团队为各国员工建立了内部的HR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员工可以深入地了解公司全球的人力资源政策,关于薪资福利、退休金计划、心理辅导项目、国际调动机会、招聘流程和学习政策等与员工密切相关的政策,在网上都有清晰的说明。这不但为员工提供了方便,也为总部更好地了解亚洲地区的状况提供了平台。“这种广泛交流的工作环境,能够确保我们相互理解。”

  “要善待人才就得有清晰、合法及具有竞争力的福利支持,正如韬睿近日的全球员工调研结果显示,在不少的亚洲国家,员工高度重视学习和提高工作技能的机会。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是公司培养人才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员工敬业度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方法。”麦艾希强调说。

  韬睿全球有统一的能力素质要求,比如沟通、领导力等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为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参照统一的个人能力素质要求实现不断的、有针对性的提高,麦艾希决定利用总部的资源,将能力素质模型策略与亚洲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推广下去,帮助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的进阶。于是采用了许多相关的包括在线培训、课堂培训和“师徒带教”在内的培训项目,保证了新员工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

  “在线培训保证了我们的员工不仅能接受来自亚洲的培训,还可以在线学习来自美国或英国的培训课程,我们还经常把人员送到美国、英国或其他地方进行培训,以增进知识的流动和沟通。”麦艾希说,“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融会贯通”的沟通

  对于一家专注于人力资源咨询的公司来说,毫无疑问地,HR部门在韬睿被视为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关键部门。经过一年的努力,麦艾希发现人力资源团队与领导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领导层的决议也越来越多地采纳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议。而在这些看似十分自然的变化的背后,却是麦艾希带领她的团队花大量的时间与管理层紧密沟通的结果。

  “来自澳大利亚的我必须迅速地学习亚洲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和习惯,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在与不同国家的管理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我可以了解到员工对工作的评价和他们对工作的期望是什么,知道这些以后,我就会想办法在保证达到企业的业务目标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期望。”

  随着工作的深入,麦艾希渐渐发现,只与管理层取得交流还远远不够。“我会通过e-mail和电话与各国普通员工进行交流,将沟通融会贯通到从上到下各个环节。”麦艾希认为,员工在与你谈话之前首先要相信你,而相信你的前提是你向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与员工沟通,你要与他们共同工作,做出榜样,同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对他们的意见尽量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通过内部人力资源部门来支持公司的咨询业务。

  “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来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同公司的业务接轨,努力去了解业务,了解公司各个级别人员在工作上的挑战。关键是要懂得如何维持人力资源部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麦艾希强调,“在这个岗位工作,要涉及到许多敏感的话题,这需要你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你要保证能处理好每个员工的问题,并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作为咨询公司的HRD

  麦艾希在韬睿做HR工作已经有6年了。在此期间,从最初在澳大利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到两年前开始负责亚太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麦艾希一直是稳步上升。然而,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并得到认可,绝非易事,然而麦艾希却把这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的同事和终端客户都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以我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我也可以接触到他们向客户提供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同时,也要面对很多挑战,因为我要给出建议的对象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这使我必须不断学习,否则他们会对我的工作及建议提出质疑。”

  而在其他行业做HR则不会遇到类似的事情,麦艾希回忆起她以前在IT公司做HR工作时的情景。

  “当时,IT行业还比较繁荣,资源很紧缺,那个时候对IT人员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IT公司里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管理都不是很了解,而当我进入HR咨询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和考验是,这里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了解,而且还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在做出某项决定时,我必须反复斟酌,确保对自己的决定十分有把握。”

  能够了解到员工对于公司的重要价值,是麦艾希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大收获。“对于咨询行业来说,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智力资本,是一种服务,没有员工,我们将失去一切。”而为了更好地把握住这些“财富”,麦艾希尽可能地做到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业务相联系,与所有的员工相联系,为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