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形象管理
入选理由:富士康“血汗工厂”争议、百度裁员事件等让这些知名企业的雇主形象严重受损。如何管理雇主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代表实践:浪莎、IBM、巴斯夫等塑造雇主形象的各种做法。
富士康因“血汗工厂”的报道而备受指责;一封被争相转发的邮件使得EMC几乎无人不知,其形象却变得暗淡;“闪电裁员”的百度,最佳雇主的形象几乎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2006年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一系列企业在公司形象上摔了跟头,其中的原因都和他们作为“雇主”的身份有关。这表明,雇主形象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雇主品牌是近年来逐渐获得企业重视的一个理念,但我们认为,2006年中国企业所出现的问题还不是用雇主品牌所能够说清楚的。雇主品牌着眼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对内留住关键人才,对外吸引合适的人才),而雇主形象管理除了包含雇主品牌的内容外,还包含着社会责任的意味。
同样在2006年,一些企业的形象却获得了提升,比如,浪莎、IBM、巴斯夫等。其中的原因同样和他们“雇主”的身份有关。这进一步表明雇主形象管理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性。
“口碑”管理
今年8月,浪莎董事局主席翁荣金收到一封信,信的开头写道:“以前听我父亲提起过,在浪莎,一直以来公司高层领导视员工如亲人,并且有优厚的待遇、优美的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气氛????”原来,这是一封浪莎的员工的家属写来的感谢信,这位员工不幸患病,原以为这并不属于工伤,浪莎是不会管的。但令他和全家没有想到的是:公司不仅为他们支付了全部的住院和医疗费用,并解决好了回家后的后续治疗、护理及回程费用近十万元。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浪莎其实并不罕见。这家公司设立了一笔专项基金,扶持有困难的家庭,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多年来,浪莎的经营者一直致力于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为员工幸福、为客户着想、为公司生存、为自己工作”的价值观不时会出现在厂区明显的位置。在这个以“袜子大王”闻名的制造型企业里,员工,尤其是制造一线的员工却被摆在了第一位。翁荣金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向管理者灌输这样的思想:为员工幸福着想是首要的,是浪莎一切事情的起点。
这样长期坚持得到的一个回报就是浪莎在员工当中的“口碑”很好。浪莎的管理者对此相当自信,他们喜欢这样说:“可以去问问我们的员工,听听他们对公司是怎么看的。”这个有着5,000名员工的企业的形象是员工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确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浪莎从来不用去劳动力市场招聘,缺什么人,在内部报纸上登一个广告就解决了。许多员工都会把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到这里来工作。所以,让很多企业头疼的“民工荒”,浪莎从未遇见过。
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建立口碑,看似陈旧、老套,但对于浪莎这种制造型企业来说,却非常有效。尤其重要的是,这会让管理者心里感到很踏实。因为企业如果在员工当中形成不良的“口碑”,危险就会慢慢积累,一旦“决口”,企业形象的“大坝”就会遇到大麻烦了。
看看同为制造型企业的富士康的情况吧:富士康的掌门人郭台铭称其成功的奥秘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富士康能做大,关键是选客户。人才被排到了最后一位,从这里可以看到他的价值观和经营思想。可是从他的实际做法来看,也不完全如此,这位被台湾电子业称为“最敢给”的老板对于人才其实一点都不吝啬。问题恐怕出在他常挂在嘴边的另一句话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易得”的千军—工作在制造一线的员工恐怕是被排在“四流人才”之后甚至被不屑于提起的,但是这一次他们让富士康尴尬万分。口口相传的不满终于被传到了众多媒体的显眼位置。而且耐人寻味的是:“一流客户”也受到影响了,富士康的大客户苹果电脑显然也感到不安了。作为代工者,富士康也许可以对“血汗工厂”的帽子不在乎,可是苹果电脑却绝对不能让消费者对iPod产生这样的不良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