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人力资本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我是享乐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张海访谈)

中科健和银鸽投资 

记者:那么对于“联想入主中科健"事件呢?外界传言说这是张海系一手策划出来的。

张海:中科健去年的大涨主要是因为联想当时想介入,因为联想毕竟是太有名了。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这之前已经拿了科健的销售网,导致了联想无法进入科健。当时的许多说法都是谣传,真实情况是,在我们拿到了中科健的销售网络之后,我们还不知道联想想进入。

记者:你们为什么突然撤出了银鸽投资?传言说因为你们实力不够被迫撤出。

张海:我们进入银鸽投资的运作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在我们进入之后,银鸽投资主业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走的时候很多员工都舍不得我们走。

至于退出银鸽投资的真实原因,主要是因为银鸽投资1·2亿委托理财款我们并不知情,当时有关部门在调查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们。

资本的自觉

记者:从进入银鸽投资开始,你开始很强调做主业,但直到如今,很难看出你的整个运作中有什么实业的计划贯穿其中。

张海:在入主中科健和方正科技后,我们是很尊重资本和消费者,我们一直在探求一条既要做好资本市场又要做消费市场的道路,在产业格局上我们从手机到电脑,我们也参与经营IT,我们的产业链在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和金融界的朋友在谈入主证券、信托。

去年年初,我们一直在探寻这个机会,到年底我们就做了浙江国投,然后再进入健力宝。实际上是一次产业链的延续。

记者:收购健力宝是张海系首次涉足非上市公司的实业,这是不是说张海系在未来将转向大规模的实业投资?

张海:到健力宝为止,我们的产业链实际上已经比较齐全了。从资本的发展角度看,已经到了一个阶段,现在要冷静下来,去真正打造职业经理人时代,寻找一些很好的机会,发挥资本的自觉性。

我一直认为,资本的资源和人力的资源都有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当时我们做中航,虽然它是一个国有企业,但它的资本在一种高度自觉的状态下,认为它需要转了。

包括健力宝,甚至中国高科,任何事物变化的时候都有一个因,而这个因更多的又是内因,是事物内部的求变的声音,我们的出现就是要在它出现的变的过程中规范化,引导它,一方面抑制了躁动与浮躁,一方面又更好地激发了内部的人才和资本的活力。

这一点实际上一直贯穿在健力宝收购的过程,到今天为止,我们基本已经开始了新的阶段,从我们的角度也是一个资本着陆的过程。所谓着陆就是指资本最终跟产业结合。

资本市场这些年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回过头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精加时代了,我们还在重组资源,要慢慢地整合起来利用这些资源。

记者:你所谓的自觉是什么意思?

张海:就是自我觉悟,觉醒。你可能看到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是由它自觉带来的,内部的人和事,他们感觉到市场本身需要它有一种变化。

记者:从通信到IT还好理解,但这次一下子跳到做饮料这一传统行业就不容易理解了,你是怎么考虑的?

张海:我们为什么要进入传统产业,为什么要去卖饮料?实际上在这几年,我们做IT、做通讯、做生物工程、做网络,我一直很痛苦,毕竟这些行业的许多标准的东西,都掌握在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的手上,它们早就垄断了标准。

好在用的东西的标准掌握在别人手里,吃的东西的某些标准还掌握在中国人手上。看上健力宝,除了它的品牌之外,它是中国运动型饮料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同时在世界运动型饮料行业标准的制定中也起到了很多作用。

这是打动我们收购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个行业里不存在标准被外国人控制。在IT、通信方面我们怎么做也还是在网中央,毕竟有一个我们无法跳跃过去的东西。

理念至上

记者:能否谈谈你的投资理念?

张海:我个人一直是一个享乐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结合。

所谓享乐是指智慧能够得到发挥,人能够在其中体验到快感。我一贯认为,最好的职业经理人,他的工作就是休息,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放松,不断地深入地放松。

忙,只是一种节奏,自在是一种权利。我一直以来是这样一种心态。就在健力宝这方面,我们给职业经理人更大的空间。

而利他主义则是指在商业上充分利于资本和消费,有利于健康的资本和消费者,就是要尊重资本和消费者。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阴谋者,自利,阳谋者,他利,就是这样的。

记者:在张海系先后涉足的上市公司中,包括中国高科、深大通、银鸽投资、飞亚达等,在张海系进入前后都有明显的庄家运行轨迹,你对此如何解释?

张海:对于二级市场炒作,我一向不懂也不屑一顾。

记者:在张海系的运作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卷入的关联公司特别多,这些公司与你本人有什么关系?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它们聚合到你身边的呢?

张海:这些公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的高管们自己开办的公司。这类公司是高管们的利益体现,人不能永远跟你做伙计,他们的利益需要这样来体现。在目前中国又没有期权,这只是在操作时拿出一部分利益,成立一家公司,让他们在这家公司中得到利益体现。

另外一种就是投资者。而将这些公司聚合起来的关键就是我的投资理念。

记者:能否透露到目前为止张海系一系列操作中所动用资金数额?

张海:我觉得在我们工作过程中,一早就觉得中国的经理人时代就提前到来了,当时我们刚刚开始在国内投资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就是要做到资本与职业经理人双赢的局面。

在我们的很多投资中,我都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职业经理人,因为很多钱都不是我投的,而这些钱主要是关联公司和其他投资者。 我一直认为,投资的过程就是融资的过程,关键是要依靠自己的投资理念将更多的资金聚集在自己身边。

记者:有人曾将张海系和一度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的德隆系、斯威特系、明天系进行对比,你认为张海系与他们有什么差异?

张海:我觉得和他们没有可比性,我对他们都没有什么了解。但把我和那些公司等同起来,我觉得很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