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思路短线手法
———访北京锡华企业集团董事长张杰庭
北京锡华企业集团的老板张杰庭是个聪明的人,这从他投资理念从来不做涉及三角债的生意和管理企业时只签字不负责两方面,就足够能看出来,不到四十岁的张杰庭已经十足老道,甚至是大彻大悟。
聪明的张杰庭在做一件既聪明、功德无量同时又可能是很无奈的事情———投资教育。这是一个长线的投资,投资大,回收慢,尽管谁都知道前景远大。
但是,张杰庭是一个整合资源的好手,以往做房地产,别人数千万元才能启动的项目,到了张杰庭的手里,只消几百万元就能玩得转,纯粹的短线。
因此同样是搞教育,别人可能需要巨量的资金,张杰庭则是需要杠杆的支点。
从九年前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开始,锡华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支点。当时张杰庭投资办的21世纪实验学校,就是全国首家政企联办的学校,即企业出资,政府出地,依靠房地产投资获取教育资金来源的投资办学新模式。
之后通过不断丰富21世纪学校的办学实践,张杰庭的“教育房地产”理论逐渐成熟。现在,张杰庭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基金以及上市问题的理论探索。
可以准确地说,张杰庭整合的是政策和社会资源。张杰庭有一句名言:“要钱不如要政策,要政策不如要理解”。每一次,企业前进了一步,同时也带动了政府和政策前进了一步。
由于支点找得准找得好,张杰庭才会认为投资教育的风险最小。虽然张杰庭也发牢骚,认为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办教育上,多年来起码少赚了若干个亿。但是看到自己的成绩,尤其是推动了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在立法和实践上的进步,张杰庭又很是为之自豪。
幼年练习武术时,老师曾告诉张杰庭出手要快稳准狠。锡华以往的投资,张杰庭都是按武术老师的手法出手,而且屡试不爽。
自从投资教育以来,张的动作明显地慢了下来,虽然在具体操作上张的思路仍然是寻找支点,尽可能化解投资风险,但是一旦进入教育这个天地,张杰庭认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求得长期的发展和回报,让社会、政府、学生、家长几方面都满意。
主持人:锡华从九年前的21世纪实验学校起,就开始对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而你本人热衷于教育和教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从产业化的角度,你怎么看待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锡华的机会?
张杰庭:我想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只是投资教育的相对风险更低一些。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公认的三大朝阳产业———网络、媒体、教育,我认为近期只有教育在中国有机会。教育不仅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潜力极大,任何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利润不会超过北京新东方这所外语培训学校,但五星级酒店在中国最少投资也需要五个亿,而新东方更主要的是人力资源。
另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与现实需要的落差太大,全世界对教育投入最大的是日本政府,也只能占到教育需求的30%。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空间,自然也就会产生巨额的利润。
作为企业行为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切入教育市场?对于基础教育国家政策要求不以营利为目的,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培训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像华尔街英语在中国短短的三年时间收入上亿元就是一个例子。
但与房地产等行业相比,教育投资不会产生暴利。从长远看,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和人力资源的效益,会带动一个企业产生更大的发展。目前中国企业了解教育市场并且愿意投资的还不多,锡华九年前就进入教育市场,熟悉情况,因此我投资教育的风险要比投入其他行业相对小一些,这是我对教育的理解。
主持人:你刚才举了华尔街英语和新东方学校的例子,说明教育市场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但同时又说自己进行的是一个长线、没有风险和没有暴利的投资。中国的教育市场处于初期阶段,暴利和不规范并存,是中国特色。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你一直坚持长线投资的策略,而不是希望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获取短线暴利?
张杰庭:七八年前广东有所学校依靠所谓的教育储备金概念,一下子集资了八个亿。他们一边招生,一边建房,一边收钱。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能够集资八个亿,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
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下可以产生这种极端情况,但在国外一定是长线投资。产生暴利的原因,是当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存在落差,教育的计划色彩仍然很浓,高考招生的人数和分数,完全由计划确定,缺口很大。
虽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与一般行业不同,经营教育不能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标,应该是创办一所名牌学校,求得长期的发展和回报,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一定的经济效益,一定的关系效益,做到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满意四结合,我们追求的是把几种关系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教育现在已经是锡华的一个主要业务,你们的教育产业链已经从学前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但是,锡华1993年投资21世纪实验学校进入教育行业,是在当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介入的,你怎么进行判断和具体操作?
张杰庭:做企业一定时间会有一种直觉,可能会超前于社会发展需要两三年时间。1993年我们搞21世纪实验学校时,北京没有一个先例,但我就相信搞教育一定能成功。
为什么呢?政府支持你,这是第一条,任何企业想在中国生存发展,一定要取得政府的支持。第二,社会需要这个东西,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这种新型的教育出现,千篇一律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只有授业,没有传道、解惑。
我们办学首先要求学生做豪迈的中国人,教的是做人课,当然我们招收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也完全经得起高考这样的应试模式的检验。再就是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国家财力不足,政府无力满足社会上一部分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办的学校既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政府、社会都支持,这就是超前。这种大规模的学校是北京第一家,以前的民办教育都是作坊式的。
主持人:21世纪实验学校作为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实验田,你们的实践给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了什么新东西,还有什么不足有待改进?
张杰庭:21世纪实验学校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从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过去我们捐款给希望小学希望工程,都只是输血型的。21世纪实验学校变输血为造血,企业教育的投入,教师待遇的提高,教育住房的解决没要国家一分钱,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可能就是从这一点引发的。
中国民办教育能有今天的局面,跟中国企业界、跟我们的推动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来我投资教育,也许可以说少挣了几个亿,因为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上面。但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有些事情必须有敢于冒险的人,敢于舍弃自己的人去探索、追求,中国的教育能有今天的发展,没有企业的介入是不可想像的。
目前中国在民办教育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立法,只有一个《民办教育条例》,而且中国民办教育的有关法规,也是在企业的推动下一步一步逐步开放的,是我们在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进步,这是我一生很光荣的事情。
主持人:最近你们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的21世纪双语幼儿园,这种学前教育的投资模式是锡华的一个新探索?
张杰庭:作为开发小区的配套设施,一般房地产商建设的幼儿园,既不能满足真正幼儿园的要求,他们也不指望经营幼儿园来赚点小钱。
我们的模式是,小区开发商不必各自建设幼儿园,由我们承建一座大型幼儿园,通过政府协调取得九家开发商的支持,集资给我们1500万元,我们再出2700万元建设的这座大型双语幼儿园,覆盖整个亦庄地区的幼儿教育,并使当地政府、开发商和业主家长都满意。
而且幼儿园达到了一定规模,我们可以搞科研、图书、玩具的开发,下一步我们会针对中国的幼儿市场做一些事情,比如我们跟社区采取互动的方式,老师将进入社区,进行一对一入户教学等等。
主持人:你们这样做是否为21世纪学校的学前教育考虑?
张杰庭:对。我们这样做是想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形结构。下面最大最基础的就是我们的学前教育。包括像早期的幼儿启蒙教育,能够推动它发展的力量主要是民办教育,公办教育还做不到。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大,但只要我们的规模大,就可以逐渐把价格降下来,因为没有那么多家长支撑得起高收费。
主持人:锡华在教育投资上坚持长线策略,九年时间你们已经完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完整体系的建设,除了企业自身积累的资金之外,融资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想,把教育和房地产结合,是你创办21世纪学校时的突破口。
张杰庭:的确,21世纪学校开创了全国首家政企联办,即企业出资、政府出地兴建学校的模式。我认为也是一种适合国情、民情的变“输血”为“造血”的新型办学模式,也就是依靠房地产投资获得教育资金来源。
现在,北京市仍然有许多学校位置很好,但是设施陈旧,教师待遇差,而且仅仅依靠国家教育投入,短期内想改变这些学校的现状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提出企业介入学校的改造,利用学校的土地资源投资建校,将土地资源由平面向空间拓展,多余的土地可以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或者作为商品房出售,在周边营造商业设施,租金可用以提高教师待遇,这样就能够达到教育资金的循环有序的利用,于企业发展也有利。
试想一旦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相当于给国家的教育增加了多少亿的投资?
主持人:以房地产作为教育的资金扛杆,还需要政府支持这个支点。那么你呼吁建立一个教育基金甚至是上市,则是希望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吧?
张杰庭: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民办教育唯一来源是学生的学费。任何国家的民办教育都是企业投入一部分,政府投一部分,基金和社会捐赠一部分,学生学费一部分。
高昂的学杂费导致了中国的民办教育将来很难发展,没有那么多家长可以承担这种局面,中国现在高考的门太窄,一旦放开,很多人都能进入高等教育,那么民办教育会受到很大冲击。
我现在研究如何借助于资本市场和基金来发展民办教育,因为基金是要求有稳定的回报的,教育的回报率不高,但是每年做到8%~9%是稳稳的,会比一个酒店的利润更稳定,因为酒店有波动,房地产也是这样,唯独教育,我认为只要学校办好了,教育会一直缓慢增长,不会下滑。
有了资本市场的介入,就可以把教育的成本降低,首先是筹资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只要回报率比国债高,就会有大量资金投向我们这里。学杂费和家长的开支就降低了,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更高的利润。
如果上市,用股民的钱,回报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的6%就足够了。而且,企业还会有别的生意,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这样就能减轻企业负担,并且继续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