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人力资本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潮州富豪林百欣:读传记学以致用

潮州富豪林百欣:


读传记学以致用


  

林百欣从小读「四书五经」,最记得一个「礼」字、一个「信」字。他开始到银行学生意时,对客户毕恭毕敬;不仅是端茶递水的表面功夫,而是心中对客户的礼数。老一辈银行界最讲信用,儒家思想的「信」字融汇在商业文化里。

林百欣的公司起用新人时,看你读了多少书,更看你的工作经验,一些留学的饱读之士,如果是经过勤工俭学,把书本知识用在工作上的,林伯就觉得孺子可教。

八十九岁的潮州富豪林百欣,学历只有小学五年级,但是,毕生学习的精神已融会贯通。偶尔在书中看到「五月花」这个词,林伯念得朗朗上口,越想越感到妙不可言,他马上注册了「五月花」在他旗下。

如今,广州市中心的中山五路矗立他的「五月花广场」,甚至在上海他也用「五月花」注了册。广州市长林树森惊奇地问:亏你想得出这么响亮的名字!是看哪本书得到启发?林伯天天看书,却不记得这本书名了。


午休时间学会计

请教林百欣的读书心得,他以锻炼身体打比喻:「你要自己控制,刮风下雨不能户外跑步,你就在室内跑,一天都不能间断。」

看书学习也一样,坐下来看一段书有困难,那么随时随地看到可学之处,都能抓住机遇去学,连路旁的招牌也能启发林伯的思路;真个是学习无难处,只怕有心人。林伯每天清晨跑步锻炼近一小时,四十多年从未中断;讲到看书学习,恐怕林百欣这辈子也没停止过。

「我在九龙读过『民生书院』,连小学也没有毕业;」那是七十二年前,林百欣从汕头随父亲到香港读书,四年后又遵父命回汕头做学徒。

「佳成银行每个月出粮三块钱。早上六点半起床去晨运,中山公园还未开门,我爬过铁栅进去,锻炼后回公司吃粥。这时离九点开工还有一小时,我用来临赵子昂字帖。银行中午关门,我不休息,用来学习会计,计算利息。」

林伯一手算盘做加减乘除,比今天他手下职员按计算器更快。后来,林百欣在他父亲的入口公司工作,天天骑单车上街收帐,对辛苦又繁琐的工作习以为常,「我最怕没有工作。」

战争年代,有风险的工作就落在林百欣肩上。「那时日本兵侵占东北,我们有东北大豆的入口,银行交往上海的款项要经香港发出。那时我年轻呵,带着五万元现钞一笔巨款坐船去香港,做伙计仔在船顶甲板睡帆布床,大包银纸做枕头,一直带到香港『和祥银行』。」


勤学好问成大业

学问,学问,离不开一个问字,林百欣的制衣王国,发源于一个问号:当年林百欣见到成衣工头四处收货,即向他请教生意门路,这工头见他勤学好问,便教林百欣以骑楼做工场,租十几部缝衣车,请女工开家庭式小作坊。

「我借到十三元买一匹人造棉布,加工女装睡衣专卖给太平山顶的外国人。积累一定经验后,我同进出口银行相熟,通过他们认识外商,由此做开进出口成衣。我那 时不识英文,请了个《南华早报》的职员帮手,每天晚上看英文信,再回信,每天做到夜里十一点钟,做了十年,我渐渐学会讲一点英文。」

林伯生意越做越大,到台湾开纱厂、开布厂、染厂,制衣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生意,从东南亚做到非洲、中东,原来是印巴人士垄断的香港制衣界,渐被物美价廉的林 伯产品打入市场,香港外销非洲产品林百欣做到第一,「同业叫我『非洲王』呀。从东非、南非,跟住做到英国、又美国,到今天还有配额可用。」


看伟人传记温故知新

林伯喜欢看书,宽大的办公桌右上方摆着几本书,身后的文件堆积如山,也要让出最顺手的位置放着书。

「我什么书也看,有的翻几页,就知道值不值得看,有东西学的书会常看。」成功人士都会选看人物传记,林百欣案头有《叶剑英非常时期》、《中国新总理朱镕基传》、江南写的《蒋经国传》,还有不常见的《薛福成选集》。

另外有两本书应是林伯的「老友」,书中某页用橡皮筋箍住,还夹了纸,便于随时翻阅。一本是由红旗出版社编的《邓小平评点古今事件》,林伯看到「苏共二十大」这一章,毛主席等中共领袖指出: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闯祸)。

中共的态度是支持苏共反个人迷信,但要正面讲些道理,补救赫鲁晓夫的失误。既要指出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更要强调他的伟大功绩。中苏关系的这段历史错综复杂,连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搞清楚。

身为殷商的林百欣,从苏共「二十大」的斗争中悟出什么?

林伯公开他的营商心得,「大家做生意,一定会有麻烦,那好,麻烦算是我的,好处是你的。你不能够失败,你失败就是我的失败。我要帮你看前面的路。」

看来林伯把国际关系史中解决矛盾的原则,运用到商界,处理生意伙伴的问题。政治艺术,在于化解各方面矛盾,最好达到双活局面;商界也普遍存在勾心斗角,林伯能为合作伙伴着想,甚至肯吃亏,自己设法化解麻烦,争取双赢互利;可见林百欣读透传记,深知政界领袖之心法。

还有一本《李光耀回忆录》,林伯翻到「揭开斗争的内幕」那一段,正是新加坡争取独立的火红年代。李光耀回忆当时新加坡政府权力有限,根本不能动用武力解决,只能采取投票表决。

只有半个香港大小的土地和居民的新加坡,夹在大英帝国和马来亚中间,居民大多数是华裔人士,一些政党又同李光耀为难,他在新加坡连一块清静地方也找不到。

「做事必然有麻烦」,林伯兴奋地说:「我每天都碰到麻烦。因为有几十年工作经验,一天我也没停过解决问题,下面解决不了,到我这里就没有麻烦了。」林百欣旗下众多公司,他自豪地说,「只要是我亲自打理,都是成功的多。」

采访当天,正是「沙士」猖獗香港之时,林伯早在三月已主动捐五十万港元支持全港前线医护人员,其后陆续为「非典」患者、一人一医生活动,因「非典」失去父亲的儿童捐款,先后捐善款达二百四十五万。


捐建学校作育英才

「赚钱不容易,不抓紧一元,就没有一百。但是,捐办公益事业,我只求耕耘,不讲回报。」

尤其是教育事业,林伯捐赠不遗余力:他先后捐建汕头林百欣中学、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潮阳林百欣中学、潮阳林余宝珠小学;此外,又在上海捐办中学和小学,总捐款数目达六亿港元。他谦称「不因善小而不为,只求实干,不求虚名。」

林伯培养家乡新一代人才,不只是捐钱,还每年返乡巡视,特别鼓励优秀学生,一直关心他们的成长。

二○○○年考入「林百欣科技中专」的李少惠同学,品学兼优,今年毕业于「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早有广东「美的集团」延聘为采购员,李少惠也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无论是就业或深造,她说,「我也会遵照林百欣爷爷的嘱咐,勤奋学习,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林百欣简介:

香港丽新集团董事局主席。他从制衣厂做起,把丽新经营成为一个资产达数百亿港元的大企业。他年届九旬,儿孙满堂,欲仍天天坚持上写字楼处理公司事务;在香港,很多人都亲切地称他林伯。

发达后的林百欣更不忘回报社会,常常捐钱捐物扶助公益事业。据统计,仅在内地,林百欣已捐款逾6亿港元,支持教育、医疗等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