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已经稳坐海通证券头把交椅的董文标,选择转而参与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筹建工作,协助经叔平老缔造中国银行业新的历史。10多年风雨历程,他一路走过,从副行长到行长再到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则由一度陷入生存困境的小机构出落为中国民营银行的一面旗帜。无疑,在民生银行快速崛起的旅途上,董文标这个名字不但不会变为尘封的记忆,而且在民生银行走向百年老店的历程中,董氏风格将注定日益清晰地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临危受命
1996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中,中国首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诞生,肯定会占据十分显要的位置。因为民生银行的诞生,中国银行业由国有资本控股的单一结构被打破并至此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载负着中国上上下下太多的期待,这一年二月,中国民生银行在国有银行的“包围”中启航了。此时,民生银行的总股本是13.8亿元,非国有企业股本占比达85%。在民生银行的高管层安排中,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出任董事长。作为民生银行筹备组副组长的董文标则成为副行长的最佳人选。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亲自为民生银行的成立剪彩,并提出:“民生银行要不断总结、探索,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试验中做出成绩。”经老也为民生银行描绘了远景,民生银行要“按《公司法》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行长、经营机构的独立经营权”。民生银行要在“一百年之后,达到像花旗、汇丰那样的规模,办成一家百年老店”。或许是由于作为初生之犊的民生银行还“不习水性”,或许是由于遭受不期而至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振荡”,民生银行在成立不到四年后即陷入生存迷局。1999年末,经普华国际会计公司审计的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8.72%,股东权益损失近40%,股本金下降到8亿元。
来源:《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