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西学东渐已经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去年中国烟草协会对各地烟草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便是明证。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日益关注是一种好现象,起码说明中国的企业开始认真地进行自我思辨和总结。但是我们也应该同时警惕中国企业文化热背后的一些误区和错误。
何谓企业文化?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复苏与繁荣,使得美国的学者开始关注企业传统竞争力以外的因素,于是企业文化因素被离析出来单独进行研究。由于企业文化自身的复杂性和隐性特征,给文化的研究带来一定障碍。但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积累的关于文化的研究经验和方法还是为企业文化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
荷兰文化学者霍夫斯坦德认为文化是一种“心理编程”,而埃德加・沙因的观点是企业文化由人为饰物、外显价值观和基本假设构成。虽然各文化学派观点不一,但是皆同意将企业文化视为群体所共享的认知系统。
对企业文化定义的探究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外在适应、内在整合过程中群体成员共享的认知系统,所以这里有两点是很清晰的: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外在适应和内在整合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固有的属性,每一个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的存在是为了让企业长远的发展,从而在企业群体成员中逐渐积累的有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说明企业文化是有用的,有用是判断企业文化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陷入误区的企业文化建设
现在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多有偏差,普遍的误区有二:
1.企业越显得有“文化”,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搞得越有声有色。
这其实是泛文化的想法在作祟。泛文化使得企业文化的外延扩大到社会文化的层面,从而以社会文化的思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起码违背了企业文化定义中的第一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固有的属性,而不是通过策划和包装而成。
泛文化的突出特征是把企业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依托,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倡导,从而让企业的文化体系既显得厚重有文,又体现了企业的与时俱进。比如某企业提出“和”文化,为了赋予其厚重内涵,从而寻章摘句于《易经》,引典溯源于《论语》。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觉得倒不如让企业的员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来的快些。但是如果企业的员工一个个都能熟背四书五经了,中国企业或许真能进入世界500强!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自叹说“相声如果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笔者同样认为“企业如果太文化,就不是企业文化了”。
2.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企业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文化体系(手册)和文化的宣传贯彻三个方面。
首先这个层次的文化建设要比上一个误区有所进步,但是也仅限于此。很多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文化咨询,业务大致如此,不出其右。
上文已经提到,判断企业文化有效的标准是“有用”。这也是台湾著名组织行为专家郑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