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当前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且要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生产中的文化附加值正在增长,经济活动中文化力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与文化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首先,从经济的角度看,在过去“短缺经济”时代,人们以吃饱、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而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在大幅度地减少,而更多的消费开始向精神文化方面转移。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05年,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将达到5500亿元。这种社会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要求企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产品,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也要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人文资源的作用和影响力甚至比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作用更大、更广。文化对经济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在经济活动中能产生现实的巨大作用,而且更体现在“谁拥有了文化谁就拥有了未来”。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发挥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及其表现
1. 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基本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的产物。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工作作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管理制度以及企业自身形象等等。除上述的思想和精神内容外,还包括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各种物质因素。企业文化以企业管理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以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为载体,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规范其行为,凝聚其力量,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2. 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总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员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最终实现其自身价值。而发展企业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总目标的条件和土壤。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现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需要,并能面对企业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内心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引导、规范和激励员工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不具有通用性。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生存发展环境和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及文化传统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会是千篇一律的,而应各有其特点。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进行具体设计和定位,使企业文化更具有个性。
3.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及其表现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并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当前,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离不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依靠的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则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缺乏竞争力,更谈不上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营建出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一种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工作和心理环境,一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并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和变革的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是将员工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通过这种纽带作用,使每一个员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将会对全体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精神和规章制度,影响着员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并通过企业文化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观念、措施和方法,对员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约束作用。
(3) 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所拥有的最珍贵的无形资产。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影响,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实施人本化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不再是单纯的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和手段,而已成为企业的主人,并代替资本和稀有资源而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人的知识、能力、创造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就应当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文化环境,关注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企业在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尊重员工、善待顾客、分权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原则,在保证企业追求利润与产值的同时,尊重员工的意愿,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个人聪明才智与集体创造力的和谐统一
在现代大生产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而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只能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念的陶冶才能形成,团队精神的形成则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配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缺乏团队精神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成功,个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也会失去其发展动力。
3. 启发管理者的文化自觉,优化企业内部文化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企业利益的代表。管理者是否重视企业文化,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与成败。文化自觉,是指管理者对企业存在价值和经营管理终极目标的思考,是对企业经济工作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是将文化规律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理性自觉。优秀的管理者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即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必然会重视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而先进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在优秀管理者的重视和参与下创建出来的。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熟悉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行规律,诚实经营,依法纳税,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善于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统一、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并以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和科学管理等行为方式影响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
4. 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新颖精美的包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并以员工形象为载体,展示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氛围,加大企业文化设施的物质投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