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在世界汽车一流企业中,属于一个规模较小的独立企业。本田虽然不与全球汽车业的"大哥大"们结盟,但是仍以独特的经营哲学和技术上活跃的创新能力获得"6+3"格局中无可置疑的一席之地。成为业内的"独行侠"。
东京国际车展过后,我们一行中国记者应邀来到东京青山二丁目的本田总部,采访本田技研会长宗国旨英。宗国还担任日本自动车工业协会会长。虽是世界著名公司的总部会议室,布置却极为简朴,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宗国面容清癯,风度儒雅,态度十分平和,表示愿意就任何问题和中国记者交换看法。
把能源还给地球,使之再生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高速增长?记者问及宗国旨英先生。
现在,不光是我们,全球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十分关注中国市场。宗国说,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将突破400万辆,而美国的汽车年销量是1650万辆,日本是600万辆,德国和中国一样,也是400万辆,这就是说今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估计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的汽车年销量将超过日本,但具体是哪一年还难以确定。当然,前提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保持每年7%以上。
但我需要提醒的是,一味追求汽车台数的增长是不够的。汽车市场的急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如何减少交通事故?其次是汽车废气排放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未雨绸缪。要从人、车、改善道路环境入手。
中国汽车市场的年销量600到1000辆,从经济的发展看,肯定会达到。中国现在是一个能源进口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今年全球汽车的产量将达到5300到5500万辆,如何把能源还给地球,使之再生,需要全球汽车业共同努力。本田致力混合动力车和氢能源的燃料电池车的开发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不久前,本田的FCX燃料电池车作为第一辆获得美国环保署认可销售的氢动力车已经在加州上市。
在有需要的地方生产
本田和中国的东风汽车公司日前宣布,将在武汉合资生产SUV。有记者问,既然已经在广州设有广州本田和本田出口基地两个项目,为何还要在武汉和东风汽车合资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宗国回答说,诸位知道广本的发展历史,知道我们起步的产量是多少,但是今年广本将生产12万辆,明年达到24万辆的生产能力。这就是本田长期一贯的作风:在有需要的地方生产,和市场的增长同步发展。我讲过,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600万辆甚至更大的规模,我们当然要随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新的生产基地。
本田公司在全球拥有110个生产基地(包括摩托车、汽车和通用机械),我们在美国、欧洲都是根据市场的发展来决定是否增加新的生产点,扩大产量,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再说,本田和东风公司从部件到发动机有着十多年的合作历史,在武汉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将生产CR-V城市四驱车,要等待中国政府的审批。武汉的合资企业未来生产什么车型?生产规模是多少?公司内部正在讨论,尚不能公布。
本田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投资计划
最近,大众、丰田、福特的高层访问中国时都许诺将在中国大幅度增加投资,记者问宗国,本田公司是否也有增加投资的计划?
宗国说,这次东京车展,我和通用汽车、大众的首脑作了交谈,了解了他们的中国战略。每个汽车公司都有各自的经营哲学,并且会带到合资企业中去。本田公司的经营哲学是在有需求的地方进行生产,早在1982年本田就开始在重庆合作生产摩托车,后来中国出现了轿车市场,我们又建立了广州本田和广州出口基地生产雅阁、FIT轿车和奥德赛,下一步是在武汉建厂生产SUV。
本田还有一个经营哲学就是"从小到大,滚动发展",即按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和市场发展前景来安排产量。如广本3万辆起步,5年上升到24万辆。发展的前提一是消费者接受不接受我们的产品,二是生产是否在逐步扩大。
现在许多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前投资扩大产能,这也是一种策略。但是,市场是多变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汽车公司巴西将是个大市场,纷纷投资,但三周前我去了巴西,发现每一家汽车厂的开工率都是很低的。所以,我们仍将在中国坚持滚动发展的原则。
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是消费者对厂牌认可的需要
在东京车展上,本田表示要努力争取中国市场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记者问这个比例的意义何在?
宗国说,我们希望的市场份额是10%。世界汽车产业未来会向6-10家大公司集中,因为开发成本、环保、新能源等新技术都需要大的投入。一些小的汽车公司没有实力跟上将被淘汰。
一个好的厂牌为了得到客户的认可,市场份额必须达到10%。我们在日本和美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已经实现了10%的目标,消费者已经认可了HONDA的厂牌,在今天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本田能否生存是时刻要考虑的大问题,我们的目标,是2010年前,本田始终是一个活跃的企业,希望在中国市场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