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企业文化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川航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7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成都召开2008年全国企业文化四川航空现场会,授予川航“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川航也因此成为全国民航业、西南地区第一家获评该荣誉的企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
  今年是川航开航安全运营20周年,在川航20年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川航文化、川航精神始终是企业的灵魂、脊梁。民航局领导曾多次赞扬川航的企业文化。四川省领导多次肯定川航企业文化有特色。社会各界人士更是把川航与“美丽”相连,说川航,言必称“美”,“美丽”成为川航的代名词。正是川航企业文化的深厚特质,推动川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使川航这只昔日羽翼未丰的海燕,成长为今天翱翔长空的巴蜀雄鹰。
  文化魅力创造奇迹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川航有四句话:“党的建设不是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虚的,企业文化不是看的,福利关爱不是说的。”在川航20年的创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文化引领管理,创造经济效益,发挥出巨大能量。
  文化是感召力
  2005年,川航成功在大陆首家引进台湾籍飞行员,有效地缓解了飞行人力资源紧缺的矛盾。成功引进的背后却是长达两年的艰苦努力,是什么原因让台湾飞行员对川航情有独钟?答案是川航的“美丽文化”深深吸引、打动了台湾籍飞行员,使他们在年届不惑之后毅然抉择,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川航董事长蓝新国与他们一起放烟花,吃元宵,贴心关怀让人感动,这在他们以前的企业中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台湾籍飞行员王正伦用“温馨”两字铭记于心,叶可俊改写了一段歌词:你问我爱川航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现在已经有20名台湾籍飞行员在成都安家,第三批台湾籍飞行员的引进工作正在进行中。
  文化是凝聚力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飞行员人力紧缺,加之社会和行业各方因素影响,飞行队伍稳定受到很大挑战。而川航飞行队伍却稳如磐石,这在业界又堪称一奇,这支队伍还被称为有爱心,能打硬仗的“铁军”。
  铁军是怎样炼成的?文化,还是文化。川航的“美丽文化”就如同一剂粘合剂,深深根植在每个飞行员心中,将来自五湖四海的飞行员聚拢在川航大家庭里。川航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倾心构建以“天之骄子,美丽心灵”为核心理念,以“安全文化、爱心文化、管理文化、人才文化、家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飞行文化,形成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文化是竞争力
  与大型航空公司相比,川航没有品牌、规模和网络优势。然而作为股东方,川航在鹰联航、东北航两家航空公司董事会的强烈要求下,川航以小股东掌握管理权,这又是文化创造了奇迹。鹰联航办公地与川航大楼一壁之隔,起飞初始面临许多困难,川航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主动上门帮忙,排忧解难,助力鹰联航起飞。鹰联航发来感谢信,表达谢意的同时,盛赞川航人大气,胸怀宽广,眼光高远。于是家门口的一场市场战争变成了双赢、友谊和合作。川航入股之后,鹰联董事会强烈提出,要求川航集团委派干部参与管理,现在川航集团的执行总裁李海鹰担任鹰联航的总裁和法人代表。
  文化是战斗力  当“5·12”地震发生后,川航文化再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地震当晚21时45分,川航领导层冒着余震危险,科学决策,在管理局、空管局、双流机场的组织支持下,飞出震后双流机场第一个航班。在第一时间里,向全国人民传递信息:“四川没跨,成都很好,川航正常。”在九寨沟恶劣天气挑战下,川航从5月14日开始连续10天,紧急调整航班,疏散九寨沟近万名滞留游客。5月20日,川航再次请战主动承担了民航首个运送伤员出川治疗的任务,毫不计较经济损失,却在飞机改装过程中“斤斤计较”如何让伤员们的旅途更舒适。
文化历史引领管理
  川航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积淀了具有阶段特征的企业文化,他们一脉相承,渐成体系。
  1986年,川航人靠地方政府仅有的3200万元人民币投资起家,艰苦创业,坚强起飞,铸就“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川航精神,这是创业时期的文化激励阶段(1986年—1991年)。
  艰难起飞后,川航人想飞得更远。1992年川航以融资租赁、易货贸易的方式引进了4架俄制图-154飞机。1995年,川航率先在国内引进的空中客车A320飞机,小公司能用大飞机,小员工掌握高科技。“攻坚不畏难,敢为天下先”的川航精神让国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航空公司的崛起。这是文化成长时期的根植探索阶段(1991年—1995年)。
  自1994年到1996年上半年,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亏损严重。新领导班子打出“弘扬川航精神”的旗帜,调整营销体制、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人事、用工、分配三大制度改革,当年减亏,次年赢利,并走上持续赢利之路。经营改善后,川航逐步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大打“精品”、“名牌”之战,使川航在社会上声誉鹊起。这是川航企业文化发展时期的倡导推广阶段(1996年—2000年)。
  2002年8月29日,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和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川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川航实施新的经营发展战略,向着“国内一流,西部首选”的目标,全面推进经营管理机制朝着更加健康、合理、科学的方向转化。新川航新风貌。“美丽”成为了川航代名词,这独具匠心的文化品牌渐入人心。这是“美丽川航”文化的形成阶段(2001年—2005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开放的世界平台上,川航人坚定地跨入了“竞飞”的新时期。进入竞飞阶段,公司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竞争加剧,油价攀升,飞行人力短缺,制约着公司的经营与发展。面对重重压力,川航紧紧围绕“安全”和“效益”两项重点工作,不断进行管理变革,规模升级。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实行规范化的企业运作,公司开始进入了稳健、快速发展阶段。
  文化创新引领时尚
  2006年,在母体文化的平台体系下,川航按照岗位分类和管理特点,整理出企业文化“八大模块”,即:领导班子干部文化,运行安全管理文化,空勤人员管理文化,市场营销管理文化,工程支援保障文化,客户服务经济文化,成本效益控制文化,行为规范道德文化。每一模块都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体系构架特征。如在领导班子干部文化中,“员工利益为首,客户利益至上,股东利益为大,国家利益为本”的“四为理念”被著名专家学者称为:新时期最科学最准确的“四家”定位;对领导干部有“五大”要求,即“大气、大度、大方、大悟、大势。”这些独具特色的内容,构成了川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烙印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心中,成为拼搏创新的动力。
  川航的“美丽文化”,作为无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引领着川航人走过了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闯出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新天地。2007年,川航将“美丽文化”升华创新,以“义、信、智、礼”为注脚,响亮提出了“时尚川航”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