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和谐民航企业文化最深刻的本源在于机制
一群满怀工作热情的大学毕业生远赴千里到航空公司报到,遭到了冷落与怠慢。郁闷的毕业生在民航资源网上贴出了《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狗屁,XX航这个垃圾》的帖子,在企业内部的信息传播渠道严重堵塞的情况下,网络媒体成了这群新员工的发泄口。短短几天,这篇帖子受到了关注。
记得2003年的“非典”时期,一些人最开始试图想封锁消息,结果正规渠道“哑然失声”导致流言从手机短信、网络媒体等渠道肆意蔓延。有位网友说的好,水不疏,必然堵,水满自溢。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真可谓“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为什么一个行政部门敢于面对未来的同事如此飞扬跋扈?为什么同样是新员工接待工作,有的企业就能够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几个字放在心上?最深刻的本源在于机制!一位飞行员如果飞错了高度,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一个值机员只要受到旅客的有效投诉同样不会舒坦的仅仅是“接受批评”;一名乘务员做错了事情,后果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将会被停飞;几乎是每个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民航管理部门的明传电报、一些企业的网上OA公文,许许多多的一线员工因为违章、或是因为疏忽使企业利益受损,进而遭到处罚和通报批评。处罚是一种经济手段的刺激和提醒,通报批评则更多是精神手段、(面子上的)的刺激和提醒。而遗憾与无奈的是:我们从来没有看见或者是极少看见过行政部门科室的人员因为疏忽、大意、或者违章而受到这样的处罚和通报批评。
应该说市场经济时代,更多的时候批评已经不管用了。经济手段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激励措施。行政部门的老爷作风、高高在上、飞扬跋扈正是源自以上的这样一些激励措施和调节手段的严重确失,进而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态度好坏一个样,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结果讲求自律,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讲求法律。当自律失效的时候,应该是法律、制度走上舞台的时候了。
此次事件得到了关注,如果真的得到妥善解决,值得欣慰,但是并不值得高兴。治标还需治本,如果没有机制的转变或是着直接了当的机制重建,此类事件必定再次上演。对于人劳这样的部门,如果不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那么工作作风就永远也不会是为一线服务,为企业做事。满工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引进人力的效果、人力资源规划的成果、人才储备做得是否足够好)这些应该是考核人劳部门的参数。如果只是一线部门有奖有罚,而行政部门没有,必然导致行政部门效率低下,作风拖沓,自我欲望膨胀,还会导致有制度的部门和没制度的部门之间互相仇视,互相猜疑和诋毁,因为制度的不公平将直接导致地位的不公平,待遇的不公平,一个企业内部出现了制度分裂,出现了二元化的格局,出现了一个企业两种制度,那么矛盾必然重重,员工必然怨声载道,无心工作,所谓的安全无从讲起,效益就更将是镜中花,水中月。
一位销售员完不成任务将拿不到自己的全额奖金,一位飞行员出了事安全奖就打了水漂,一位乘务员被停飞,收入骤然减少;一位机务人将会带着一定压力走上岗位,否则法规制度就如同虚设。为什么一些行政部门屡屡出错,不给予一点经济刺激?不给予通报批评?却仍然停留在口头批评,内部开会这样的袒护阶段?只有当这些部门的人都怕了,压力来了的时候,才是根本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