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企业文化(3)
明基集团洪宜幸:员工是企业的“守护神”
低调是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但这并不妨碍业界对他的尊崇。从宏到明基,再到明基逐鹿,他的江湖里充斥着机遇与挑战。
他就是洪宜幸。一个因企业内部创业出色而声名鹊起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视企业文化为生命的企业老总,一个内敛而不失幽默的台湾人……
明基在人才管理上建立了包括人事、人力、人才在内的三度空间管理模型,以留住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明基用比别的公司多100万的精力做HR,是因为明基将员工看成企业的“守护神”。
《TEAM》:明基脱胎于宏,作为“泛宏”系的一员,明基的企业文化或多或少会受到宏文化的影响。你也是从宏内部创业到明基的,就团队建设来说,你觉得两者存在哪些差异?
洪宜幸:最大的差别就是,两者在HR 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宏虽然也重视HR工作,但是更多的精力是放在行销上面。比如在宏我管理亚太区的时候,员工有几千名,但是HR部门只有两人,其主要工作就是发放薪水和其它一些事务性的杂事。各区域团队的想法都不一致,我们常常为澳洲公司的想法跟新加坡公司的想法不一样等问题烦恼,在每两礼拜开一次的座谈会上,大家讨论的常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明基就比较注重团队内部的管理,努力争取使得团队成员的想法一致,让员工成为公司的“守护神”。这实际上就要求主管、部门经理同时必须具备HR总监的素质。
《TEAM》:你曾经说过,明基对HR重视的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其它企业对HR的认识程度乘以100万就等于明基对HR的重视。这实际上也意味着,明基要比别的公司多花100万倍的精力来做HR。明基为什么会将HR提到一个这么重要的地位?明基在HR方面比别的公司多花的100万倍精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宜幸: 企业对HR的重视主要有三个衡量指标:企业HR战略、HR从业人数、HR信息化投资。去过明基苏州总部的人对明基重视HR程度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世界各地,明基办公室的建设都是从HR角度出发,按照人性化原则设计的。在管理模型上,明基根据不同性质的工作选择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在明基内部建设高效能团队,建设具有明基特色的企业文化,从战略和思想体系建设上重视HR工作。
明基做HR信息化比一般的企业都要早。HR信息化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将该公司的文化、流程、体系等固化、优化下来。当企业进一步发展形成规模,再做大做强的时候,如果有HR的信息系统就比较容易操作。
一般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为3-5个人,大公司一般是10个人左右。明基一家子公司2000多人,但是有30多人做人力资源,这还不包括行政、秘书等职位。
《TEAM》: IT给人的印象是生硬、冰冷,从业人员工作紧张。但是明基特色的硬件设施,比如沙滩排球、咖啡馆等,营造出了一种轻松的工作氛围。而且,明基在战略上对 HR也非常重视,这自然就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加盟。当这些优秀的人才进入到明基以后,明基如何才能留住他们,并且做到因才施用?
洪宜幸: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明基在人才管理上建立了三度空间管理模型,分为人事、人力、人才。在明基的工厂里,我们主要是立足人事,这时的HR 基本上是在做事务性工作。人力讲究的是效率。用人原则就很简单,企业给员工一个框架,员工在这个框架里按部就班地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指南非常清楚。明基的硬件部门等要求的就是讲究效率。而在软件行业就要求按照人才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了,讲究的是价值创造,工作说明书就变得并不重要,不然会将员工的思维和创造性束缚住。这时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最大可能发挥价值的空间和舞台,注重的是员工创造的价值结果,至于员工如何发挥就不必要管。管理者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协调,让各部门在企业文化和人文素养方面保持一致。
《TEAM》: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台企跟欧美企业相比,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环境差。跟日韩企业比,忠诚度要低。明基的做法有点取法二者的意味。对这种印象你是否赞同?
洪宜幸:应该不是这样。大多数欧美企业的传统产业都已经转移到亚洲,因此,欧美企业的水准和从职性就显得很高。但是在中国,企业之间的落差很大,员工的素质也会跟着不一样。一般人对台企产生劳动强度大等不好印象主要是来自广东,广东的台企基本上是传统企业,而传统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因此,管理模式自然就会是传统模式,否则根本就无法生存。但在苏州的台湾企业管理模式与广东相比并不一样。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高,管理模式甚至比欧美企业还要好。
《TEAM》:企业越做越大时,其公众化程度也会越高。大企业员工的行为也往往在舆论上给企业带来影响,比如2004年华为、联想、戴尔等事件就是这样。假设在明基出了同类的事情,明基的品牌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明基会怎么做?
洪宜幸:品牌与文化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一事件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当然,管理者要将单一事件控制在不影响企业的文化和品牌的范围内。明基如果出现了这种事情,我相信公众会认为这仅仅是单一事件,明基的文化和品牌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天才们需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舞台。天才的老板不是超天才的,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教练,而不是监督者。
《TEAM》:你现在既是明基集团的副总裁,又是明基逐鹿软件的总经理。虽然说管理是相通的,但是具体行业还是存在不一样的地方。从硬件到软件,你怎样让自己适应这种行业的转变?
洪宜幸:成为一个专业型的人才很容易,只要努力就可以。难的是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很多行业有所作为。你所做的工作越具挑战性,你的潜能就越能被激发出来。
《TEAM》:有一种说法,最聪明的人选择做软件。要管理好这些聪明的人需要策略,你是如何管理你的软件团队的?你的员工都说你很平易近人,平时的接触中并不觉得你是他们的管理者。看来你对他们很包容。
洪宜幸:正如你所说,我是将我现在的软件团队定义为“天才团队”。软件团队的管理应该选择人才管理模式。这些天才们既需要一个工作的舞台,还需要别人尊重他们的能力和创意,尊重他们创造的价值。软件团队应该是一个创造价值导向的团队。天才的老板不可能是超天才的,天才的老板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服务的提供者。天才的老板应该是教练,而不是监督者。同样是管理者,如果换了一个团队,也许我也会骂人,而不是用现在这种交流、指导的方式来管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在管理什么样的人才,明确自己的团队是什么样的团队,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TEAM》:现在许多做硬件的企业都在向服务与软件转型,比如IBM就将硬件业务外包和出售出去了。明基做软件很显然也有这方面原因的考虑。明基在进入软件领域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HR?明基逐鹿软件在明基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未来的5-10年里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洪宜幸: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一定会考虑该行业的价值所在。如果做财务软件,明基不可能跟用友、金蝶竞争。所以,明基必须要进行差异化竞争。HR 和供应链是明基的专长和优势。当时明基已经有一套成熟的高效能团队运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种资产,明基是可以将它市场化的,而且国内的很多企业也有这种需要。在HR这一块,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做得不是很专业,而国外软件公司比如peoplesoft等价格又太高,而SAP等软件厂商在ERP的生意火爆, HR根本就没有进入它们的视线。在供应链这一块,可以说明基逐鹿现在已经成为国内供应链的领头厂商,而未来几年随着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逐渐升温,逐鹿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至于明基逐鹿会在明基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我现在只能回答的就是,很重要,而且我希望其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
员工在公司的信用度跟在银行的信用度是一样的,信用度是个人品牌树立的一个重要指标。
《TEAM》:当时明基决定做软件的时候,李火昆 耀想到了你能挑起这个重担,这是一种信任。据说,你跟你的老板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契约等,这也是一种信任。你如何看待这种信任?
洪宜幸:员工在公司的信用度跟其在银行的信用度是一样的。当你在一家公司拥有一定信用度的时候,你做许多事情就会变得很方便。相应的,当你的信用度越高的时候,你就越不会轻易地离开这家公司,因为如果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信用度需要重新建立。信用度也是个人品牌树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职业生涯中,个人品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TEAM》:虽然你没有说过要创立自己的公司,但是从宏到明基,再到明基逐鹿,每一次的内部创业你都是开拓者之一。创业过程中的辛酸你并不比别人体味得少,在这种不停的内部创业生涯中,你有没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
洪宜幸:还好,现在还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是因为在这些事情上我自己花了很多心血,真的是很用心。做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比没有用心做得好。而且公司大了,很多事情要比小公司容易操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全公司的人都会来帮助你。这是公司内部创业的优点。
《TEAM》:以你现在的年龄来看,还是职业经理人的黄金时期。你打算什么时候放下肩上的重担?当你从明基退休之后,你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退休生活?
洪宜幸:明基逐鹿应该就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明基逐鹿做好。退休之后我可能定居东南亚,我熟悉那里,而且那里的生活比较休闲。另外我也许会选择当一般公司的顾问。如果大陆的公司到那时不嫌我老,我还可以去当一家大陆公司的CEO。不过先决条件是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要做得很好。因为文化会影响到一个人工作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我认为大陆的企业会越来越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当年韩国崛起的时候就用了一批日本退休的人才,都是五六十岁,他们的经验都很丰富。我认为大陆也会走这条路。
《TEAM》:你在前面提到,员工应该是企业的“守护神”。你在明基干了20多年。现在的企业家都在抱怨员工的忠诚度越来越低,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洪宜幸: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自己问过自己,宏、明基如果没有一个内部创业的环境,我会干这么久吗?显然不可能。当我的职业生涯遭遇“天花板”的时候,我肯定也会另外寻找能给我带来上升空间的机会。
《TEAM》:现在人才本地化,特别是高管层的本地化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从明基集团副总裁和台湾较早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出发,你会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洪宜幸:明基既然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那肯定不会限制其高管层中必须要有多少是台湾人。毕竟竞争是要靠人才才能取胜。
记者手记
淡定者的境界
没有想到,在采访中,洪宜幸会提到金庸。更没有想到,他对自己多年职业生涯的酸甜苦辣用一句“我已经闯荡江湖很久了”就轻轻带过。如果让金庸来写商场这一刀光剑影的江湖,洪宜幸会是他笔下的哪种武林人士?隐身于民间,充满智慧,朴素得难以让人注意,但又身怀绝世武功,一出手必然让武林同道震惊与敬佩的高人,这应该是洪宜幸的形象。
从宏到明基,再到明基逐鹿,企业内部的每一次创业,洪宜幸都是担纲者之一。这个让李火昆耀非常信任的人到现在为止,其内部创业从来没有失败过。洪宜幸将明基逐鹿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希望能将明基逐鹿软件做成亚洲第一的管理软件公司。
战国混世时期,诸雄争霸。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个方面来看,秦国都要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可是,商鞅提出了变法,而秦孝公给予了大力支持。两人联手,20 多年的励精图治,为秦的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秦得以统一中国。这是一个不缺乏人才的年代,IT业界更是狂人辈出。人才的重要性和用好人才喧嚣在每一个管理者的口中和工作计划里,但真正能做到因材施用的却并不多。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主角做久了,就很难再重新审视自己,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为他人让道更是难上加难。
在洪宜幸眼中,现在,他手下的员工都是天才,并且承认自己并不是超天才的。他觉得自己最多也就是一个教练,跟竞技体育一样,奇迹应该由运动员去创造。因此,他给自己定位在服务者角色这一位置上,并且恪守着这一条原则去调动天才们的积极性。他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是宽容和沟通,而不是命令。他也给了天才们犯错误并改正的机会,但是犯错必须要有范围限度。天才们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YS发脾气。”他留给他们的是自省的空间。这应该就是杜甫那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更多的时候,洪宜幸将光芒深藏起来,“低调”、“内秀”是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业界对他的尊崇。英雄踏歌纷至来。明基逐鹿在进入软件市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声誉鹊起,在供应链和eHR领域赢得了大客户的口碑。
毫无疑问,商鞅难得,秦孝公更难得。洪宜幸给了员工充分的空间,让“商鞅”们得以纵横捭阖。一个企业能做大做强,懂得用人艺术的管理者至关重要。宏笑傲世界,施振荣做到了这一点;明基羽化成蝶,李火昆耀也做到了这一点。而洪宜幸,明基逐鹿的名字(“逐鹿”英文名为“Guru”,在印度语中意为“大师、宗师”)便足以彰显出他的事业心和用人战略。
洪宜幸简介:
洪宜幸现任明基集团副总裁、明基逐鹿软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历任明基集团亚太区总经理、宏国际副总经理、SERVEX总经理、宏信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熟悉中国、东南亚、中东、非洲及相关地区的分销运作体系,并具有多年多国家多地区的全球分销运作经验。在宏和明基的全球化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分销供应链、物流管理及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推动明基新品牌行销,对品牌的全球化运作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