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助手:海归求职忌盲目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全球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中国流动,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也把回国作为第一选择。据调查,每年大概以13%左右的比例回流。纵观全国各地留学生回国发展的方向,呈现一种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类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生物技术类和咨询及投资,并且人员开始呈现多元化,以往占据主流的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在逐年减少,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小海归开始增加。后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回国,求职都屡遭碰壁,有人甚至长达半年找不到工作。
这些小海归似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投入了不菲的资金,花费了宝贵的时间,怀抱着宏伟的理想踏上归国之路,却出人意料的搁浅了。他们不要说期望的高薪拿不到,就连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成了问题。根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显示,有80%的海归对自己的现状不满,50%的海归打算创业,还有近10%的海归仍处于待业状态。
实际上,所谓的"海龟搁浅"并非必然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龟们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对职业市场的深刻认识,在求职时,不免眼高手低,沦落为花拳绣腿,自己的洋文凭不能为职业含金量增值。
那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含金量增值呢? 中国首家职业顾问可锐职业顾问为您提供一些建议。
一.海外工作要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匹配,并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
小青是信息科学与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后在一家软件工程公司搞信息监控,做了两年后感觉自己在这个专业的发展空间不大。小青每天上班提不起精神来,同大多数技术人员一样,她的个人发展也出现了瓶颈现象。她在参加了一个短期销售培训后,跳槽到另一家软件公司市场部做销售工作。不到半年,凭着出色的业绩升到了销售主管的位置。期间,她参加了经理人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随后又在该公司市场部华东地区区域销售经理的位置上做了三年。小青是一个十分努力的女孩子,除了一直努力学习市场专业知识外,对英语的学习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两年前小青花了很多精力获得了在一家新西兰管理咨询与培训公司的工作机会,想在西欧取取"经",为回国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做铺垫。可是回到上海已经快两个月了,仍无人问津,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西天取经"没成正果令她十分沮丧。小青忧心忡忡地求助于职业顾问。
可锐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提出:不是海外工作经验都有用的,这些工作经验如果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在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轨迹上面就一切等于零。国外工作经验的积累要以专业知识为核心,把海外工作中吸收到的新经验新理论补充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体系之中,使之进一步丰富化、深刻化,这样才能把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到更高层次。如果国外工作经历不能和自己的专业背景相联系,做的东西都是全新的,等于把自己架在空中阁楼,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经历,肯定重重"摔死"。
国外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始终保持在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高,方向的明确是今后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在。如果在国外工作经历和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契合点,回国后仍茫茫然在动荡的职场中左右摇摆不定,时间成本的沉沦投资没有回报,到头来只能活生生"耗死"。
可锐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小青原来在国内市场销售领域的发展眼看着渐入佳境,却被出国"镀金"光环耀晕了头脑。她在国外从事的并非自己专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原来的知识、工作背景对她来说没能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还有语言、文化和职业特性方面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国外工作对她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没起到作用,呆在国外的时间又使她对国内市场不再了解和熟悉,没有了竞争优势,这样她回国后遭受冷遇是必然的。
可锐职业顾问提出忠告:出国工作前一定要科学准确地进行个人解析和职业定位,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资质和职业技能,将它们三位一体综合来考虑,并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向上去选择国外工作机会和岗位,这样的海外工作经验才会助自己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如虎添翼,走向成功。
二 调整心态,准确定位自身职业资质及职业竞争力
2000年,王琼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随着出国的大潮加入了海外留学的行列。他考入美国Cornell University读硕士,专业也从当初的房地产管理,转为金融方向的应用经济与管理。2003年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了半年才回到国内。王琼在上本科时就一心想转到金融行业,尤其是投资银行。但是,在他读了金融一个学期之后,又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金融,而是非常希望进入Industry工作,有一些实际工作的经验。
毕业后王琼本来想凭着康奈尔的名气好找工作,现在真的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了,却发现这些年学来学去,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职位,而且在学校里呆了几年后也变了,没有原来大学毕业时的朝气蓬勃,也缺少了勇气和胆量,自信心也下降了很多。,因此才有了回国寻找更好机会的念头。回国后才发现国内提供的职位和待遇与他想象的有很大距离,在经过几家单位的面试后,王琼也试着在几个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目标。
从王琼的学习经历来看,他对学习目标和工作认识没有分清,也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修的专业点很多,但却无法看到其在未来职业发展的应用。他没有经过大学学习的准备阶段而进入金融,所以信心不足,成为天然屏障。在回国后,对个人发展所抱期望值过高,没有对国内所求职业、行业形成清晰认识和准确的定位,造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所期望岗位的差距。
中国首家职业顾问机构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指出:海龟们回国后要想能获得好的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海龟,你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从学习专业上分,有技术型和管理型;以从业背景分,有完全不具有从业经历型,1-2年短期从业经历型和3-5年长期从业经历型。不同文凭和工作经历在职业市场的含金量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