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培训充电 » HR经理助手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如何“管理”你的老板

  “叮咚,女巫死了,”这是卡莉•费奥瑞纳(Carly Fiorina)被解雇后,上周在惠普(Hewlett-Packard)广为传播的一封邮件,《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报导说。《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则表示,一些惠普员工用香槟庆祝她的离职。“我们把这视为一个重大的变革机遇,”该报援引一位员工的话说,“大家的情绪非常乐观。”

  这么说来,员工们不喜欢她。但在费奥瑞纳被解除首席执行官前,有多少人说过这样的话?大概有很多,但他们只是互相说说而已。很难让下级员工去告诉老板,他们正沿着错误道路走下。而对于距高层职位只差几级的人来说,这也并非易事。

  关于管理员工有多困难已有大量著述。有关如何管理老板的讨论则要少些,但如果说这不比管理员工更难,至少也是一样难。首席执行官通常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自我怀疑并非是将他们推上高层的素质之一。

  “多数老板喜欢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权力和威信,”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迈克尔•费纳(Michael Feiner)在最近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中指出*,“而由于取得了成功,老板们可能会相信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正因为如此,老板们容易将下属的反对意见看作不服从,而不是反馈。”那么,该怎样管理你的老板呢?阿谀逢迎是一种方式。告诉老板,他(或她)做得多好,哪怕你的想法恰恰相反。这样你就会升职,工资也会大大增加。

  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奉承一个不称职的老板对这个机构并无好处,对你的自尊也无半点益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引用一位德国驻伦敦大使的话说:“我不愿在早上刮胡子时,从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这位大使拒绝主持一场别有用心的宴会,该宴会是为沉迷女色的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而举办的。

  略微坚决一些的下属则倾向于采用“3W”之一:走人(Walk),抱怨(Winge)和等待(Wait)。几名惠普的高级经理就在费奥瑞纳任职期间一走了之。他们宁愿辞职,也不愿附和他们所反对的战略。如果你有其它工作可做,或者有足够的钱度过一段失业期,这么做就比较容易。但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条件。

  抱怨也是一种危险的选择。我这里所说的抱怨,不是指在餐厅里四下看看,在确定没有要紧的人在听之后,开始向同事们抱怨,或是回家后对自己的配偶抱怨。我指的是坚决反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并不断警告说:“这不会行得通。”你可能因为自己的态度而被解雇,但你更可能被贴上“爱发牢骚”的标签或被打入冷宫。(而且当事实证明你对之后,也别指望会有人感谢你。)

  第三个“W”是等待,意思是继续做你的工作,并埋头等待老板完蛋。惠普的很多人也许就是这样。这种策略比阿谀奉承有原则,比走人或抱怨安全,但也不是尽如人意。因为到老板终于被解雇时,公司可能已经垮了。

  有个更好的办法,但那需要技巧、耐心和努力。此法由费纳教授提出,并在《管理你的上司》(Managing Your Boss)一文中有所阐述。该文由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约翰•加巴罗(John Gabarro)和约翰•科特(John Kotter)在25年前撰写,并重新刊登在2005年1月期的《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

  他们的方法需要你弄清什么能够影响你的上司,然后找到一种影响他(或她)的方法,同时又不惹恼大家。

  首先,你必须记住,老板们有他们自己的压力。“他们没有用不完的时间,没有百科全书般丰富的知识,没有超感知觉,他们也不是邪恶的敌人,” 加巴罗和科特教授写道,“他们有自己的压力和担忧,这些压力和担忧有时违背下属的意愿,但通常很有理由。”

  其次,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你不是去改变上司的本性。成年人的个性非常牢固。小小的行为改变是有可能的,但即使那样也需要本人相当努力才行。一个老笑话说:换个电灯泡需要多少位心理学家?只要一位,但这个灯泡必须真的肯换。你的上司或许不想改变。一位有闯劲的、勤勉奋斗的管理者不会突然准备去安抚每个人焦虑不安的心绪。

  所以,你要处理的是面对你的人的个性。接下来呢?你要有选择地进行较量。并非每场争论都值得进行。“你上司的时间、精力和影响力也许和你一样有限。你对他(或她)提出的每个要求都要消耗掉一些这样的资源,”这两位哈佛教授写道。

  利用你所获得的机会。如果上司们说欢迎电子邮件,那他们就该收到电子邮件。如果他们在陈述会结束时要求提问,那你就提问,不管他们是否真的想要。向上司提问需要勇气。在开始之前征求你同事的意见,知道有多少人赞同你是有好处的。

  在问题或电子邮件的开头,说说你赞同当前策略中的哪些方面。这应该是实话,而不是阿谀奉承。然后说:“但我们许多人对某方面感到担心。”“我们许多人”很重要,因为即便对于最顽固的上司而言,众人的观点也会比个人观点更有可能令其感到慌乱。然后陈述你所建议的解决办法。任何人都有可能吹毛求疵,如果你想让别人听取你的意见,那你必须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

  那样会奏效吗?那取决于有多少人赞同你,尤其是在管理层中。如果很多人都赞同你,那你的干预可能给他们勇气。但不要期望太多。你能做的只是这么多。在影响上司这方面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是负责人,而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