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 薛晓伟
我的应聘条件:英语四级+计算机国家二级+成绩前20名+无打工经历
六家二流公司
这6家企业是3家民企,一家国企,一家中外合资,最后一家也就是我签约的公司。
头两家民企属同一集团,都是上海著名的民企。第一家从它的整个招聘流程可以看出它不断进取的决心。不过它有问题,就是初试的时候几乎不删人。初试很上路,一切都是我们平时所知道的一些跨国公司的招聘流程:做测试卷,团队合作项目。糟糕的是,我们同一专业的本科生都未收到复试通知书,我当时的反应就是这家公司在“作秀”,不过这也是一些国际大公司的惯用伎俩。
第三家民企是做聚合物贸易的,职位是销售。公司在徐家汇附近的一家写字楼内,作风很务实。在HR给我面试的过程中,话题涉及最多的就是我有没有打工的经历。我家境小康,因此一直没去打过工,这是我的弱点。我落选了。
最后,是我卖身的地方了,人事部经理和品管部经理同时面试我。说实话,面试到这份上,对于他们考我的问题,我基本脱口而出就是答案。这里需要说的是一个小插曲,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因此,我的详细简历里并没有成绩单复印件。可他们要,幸好我带了,给他们过目。所谓是祸躲不过,你该什么成绩,就拿出勇气show出来,因为最后签完协议,交人才中心审批时,还是要拿成绩单原件。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成绩单上不好看,就不拿出来。说不定你面试的公司正是欣赏你的直率呢。
总结:
1.被我归为第二流的企业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因此不用担心受骗。但由于他们的知名度,使得他们有点店大欺客。整个面试的感觉都有些作show,对面试者也不是特别在乎,在待遇上比较抠。
2.回过头来,我才意识到打工的重要性,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有过许多打工经历,他很容易得到面试机会。对这些小公司来说,它只想尽快让应届生融入到工作中去,因为有工作经历的职场“老人”的薪水,他们承受不起,而应届生薪水低,但是,如果培训时间过长,培训成本加上去,它情愿选有工作经历的。因此,这些公司十分看中你的工作经历。
3.这些公司比较看重你的能力,通常会有两到三次面试,要有耐心。其实他们的HR与世界一流公司的HR比还差得远,要有耐心与他们周旋。
三家一流企业
这三家都是欧美企业,或许你要说我崇洋媚外,但他们的确有很多高出其他公司的地方。
第一家的职位是管理培训生,他们是一家做电子元件的英国公司上海代表处,主要是做销售,公司在南京路的一家写字楼内。在这次面试中我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一不小心透露我在准备考研的事,导致我初试就失败。不过面试结束后HR的一句话挺让我感动,面试官说:“你感冒了吧。”非常人性化。
第二家公司在我面试见过的最好的写字楼海洋大厦内,上面写着:拜耳、中国电信、cisco……我想:要是以后能在这上班,就太棒了。然而事实给了我无情的打击,这种公司,我目前还没这能力进。一进去,登记好以后,一个女子就给我一本英汉化工词典,一份试卷,我心都凉了。一做,心更凉,英语底子差的缺点暴露无遗。后来一个年轻人来给我面试,大概美国公司环境就这么宽松,这位帅哥居然是牛仔裤加毛衣。他给我介绍我要应聘的工作性质。这家公司要在中国采购化工原材料,职位要求是协助产品经理,把采购中出现的问题用英文e-mail去美国总公司。我觉得头晕,也不知道怎么走出这幢大楼的。
上面那家公司面试结后我又赶去另一幢复兴路上的写字楼。到了后心想: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横下一条心,大步走了进去。这是家荷兰的商务咨询公司,这一类的公司现在在中国基本是良莠不齐,但这家是属于好的一类。这家公司在通知我面试时也令我惊讶,在我发电子邮件简历去他们公司的4分钟后,他们就打电话叫我明天面试。很高的效率,大概也是这一行必备的素质吧。在公司坐了5分钟,一个应聘的男子面色很难看地出来了,我反正无所谓了。走进小办公室,开始了我最有效率的一次面试。对面的面试官大概不超过28岁,一个笔记本对着我,一边面试,一边将面试结果输入电脑。我们对话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了一次绝妙的交流。当最后他和我握手时,我就知道初试通过了。两天后,我再次来到该公司,给我面试的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子。当她对我说今天复试就和上次差不多时,我有点松骨头,但就这一松,使我失去了这个工作。因此在这提醒各位,在这些一流大公司面试时,任何的疏忽都是致命的。所以,我告别了我最心仪的一份工作。
总结:
1.去这些公司前,先衡量自己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
2.衣着要得体,但不一定要穿西服。因为一般学生不习惯西装这样太过正式的装束,反而会使你面试时失常。我的建议是黑色休闲皮鞋和裤子(不是很休闲那种,接近正装),把握住庄重又不失学生气的气质就好。
3.心态要好,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在薪水上计较,问个不停。这种一流公司给出的薪水、福利绝对是高位的。
来源:中华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