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求职案例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一个女研究生的求职:寒冬,有什么温暖我心

  当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树(除了松树)都掉光了叶子,到处尽显萧杀之气的时候,我才意识到2004年来了。至此我来北京读研已经快三年了,而这个新年将是我在这个校园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如果我没能留校也没能考上博士的话)!
  来北京已经三个冬天,却觉得就数这个冬天最冷。其实,从气候上来说这个冬天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为了找份工作差不多跑遍北京城的我领略太多人情冷暖,心里常常冷如冰窖。
  我开始意识到今年就业形势特别糟糕是在十一月下旬。那天晚上我刚从图书馆看书回来,一个要好的同班同学来找我聊天,她说公务员报考开始了你报吗?我大为惊诧,问她今年公务员怎么这么快就要开战了。她也表示很惊讶。
  惊讶归惊讶,硬着头皮也要上。书没买,考试内容不知道,报考什么单位也是两眼一抹黑。那时我什么还不知道有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分。聊完天后赶紧上网查看相关信息。依旧在学校里晃荡了一阵之后,记不清什么原因,反正过了大概四五天才去西单买了四本书,花了我二百两银子(差一两二百整),心疼不已。当时心里还这样天真地想,如果考上了这银子就值了,否则还不把肠子悔青?!一辈子都是青的?!
  没和谁商量,也不想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于是懵里懵懂报了一个和自己专业高度相关的部门,到最后截至那天才知道,那个职位有四百多人报考。那时还挺自信的,觉得人多竞争才能显示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
  书也买了,名也报了,于是也一天抽那么一点时间看书。很平常的题,很古怪的题,乱七八糟做了不少之后,就该考试了。
  考试地点离学校很远,需要我从城东跑到城西北,而且怕早上堵车,男友特地起了个大早,开车从城西边赶到城东边的学校,把我送到城西北的考试地点。其实那段时间他很忙,但很当回事――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劝他不要来接我,不就考试嘛,小菜一碟;他发短信说:“我一定要来,给你考试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这是一个大事。”
  考完了,我自我感觉很好,吹着口哨回学校了,路上的行人都看着我。出地铁的时候,顺便买了一束花,很便宜的,一把三块钱。现在想来,当时的心情好,至少有一半是因为苦苦看书做题的日子结束了,因为有很久都没有过那样苦行僧似的日子了。
  后来成绩出来了,不是太理想,加上报考的人太多,我估摸着连面试的资格恐怕都没有,反正我知道现在也没有接到报考部门的面试通知。其他的我倒不在乎,只是我总觉得对不起男友辛苦地接我送我,更重要的是辜负了他对我的期望――总以为我是那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
  公务员考试的事告一段落,我该真正找工作了。
  放松了一天之后,我跑去问同学,到底简历要包括所有的东西,还是就简单的几页纸?大家都说就简单的几张纸,搞那么复杂干吗?很多单位看都不看,直接往垃圾桶里丢的!
  我于是就开始整理简历,打印,复印,装订,贴照片。从打字社出来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这么多简历我该往哪儿投呢?
  上网上网,媒体、学校、机关、出版社、文化单位,乱七八糟找了一堆,去邮局填了半天,才把我的第一次简历大发送完成。
  紧接着,就是新华社来招人了,我到系里领了统一的表格,工工整整地填好,交给老师。没过几天,晚上女同学中传言,学校报考新华社国内新闻的全军覆没,我没有相信,因为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信心的。
  谁知第二天中午,我从图书馆回来,看见宿舍楼布告栏里贴的名单果真印证了传言。我一看没有自己的名字,心里就急了。当时是星期五,考试安排在接下来的周六,我立马赶往新华社。大单位就是大单位,门都进不了。我在门口给人事局的老师打电话,人事局的老师说名单是国内部的人定的,打到国内部,国内部说报了六七百,名额实在有限。我又打到社长办公室,众所周知,秘书接的,还是不让进门解释,叫我打新华社的投诉电话。投诉电话是打了,听声音是个大爷,他说教我过十分钟打过去,他先了解一下情况。十分钟后,我打过去,情况依旧。几个来回之后,我觉得似乎没有一点希望了。呆坐在一旁,听着几个女孩男孩和我打着同样内容的电话,有的北大的,有的人大的。我甚至想到只要我进门了就好办,发短信给一个认识的在新华社里边上班的朋友,谁知那天他没有上班。
  直到四点半,他们快下班了,我确信自己在新华社的第一个回合就被淘汰了,伤心欲绝,在新华社那威严庄重的大门口哭了起来。门口人来来往往,车也川流不息,可没有一个停下脚步问一问这个号啕大哭的女孩为什么哭泣!或许,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或许,他们很忙;或许,他们见多识广,这只是小菜一碟。
  我在新华社门口呆坐了很久,让泪慢慢地干;宣武门西大街上北风凛冽地刮,全身都是凉的,包括我的心。
  回来后,我仍然无法排挤内心的愁闷,去了学校操场跑步,一圈又一圈。
那时我尚不知道,新华社只是我被拒绝的开头。
  是的,我出身平凡,无可仰仗。纵然因此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街头我将面对世人的冷霜。
  但是明天,明天太阳出来后,我仍要象一个任性的孩子,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以勃勃的朝气去敲响一扇又一扇机遇之门!
  在生命的黄昏,蓦然回首之际,我将自豪我拥有一份真实的生活,这生活的质感和力度很好――即使体验了世态炎凉!

  来源:中华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