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求职案例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美国大学如何教学生求职?

    就业求职就像一个硬币,它总有两个侧面的。大环境就业不容乐观的严峻形势下,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四起,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的窘境,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拿到多个公司的offers。但是,选择多难免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应该选择起点平台高的大公司,还是选择规模名气都相对小一些的企业,从底层做起呢?且看湖北知名求职网46人才网的资深求职顾问张小兰老师,以美国大学的实证案例如何分解,看美国大学是如何帮助学生就业的:
    一、大还是小,别先入为主,申请到比较即可
    大还是小?这个问题本身,我觉得挺抽象的,其实没有办法直接比较。只有把具体的公司放在一起,才更容易进行评判。不过也有可以供参考的总的 原则,那就是,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学生在找工作时,首先不用想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在招聘,有合适的岗位,你就去申请。当你拿到录取时,你再去一项一项比较,比如发展前景、发展平台、工资待遇、企业文化、福利、所做的业务的发展潜力。想当初,我在上大学找工作的时候,也想过公司的名气问题,似乎是不管做什么,只要是在某大公司工作,就感觉很酷。但盲目追求这种外化的东西,对职业发展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二、大还是小,比较平台下具化的自己
    一个平台有多大对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可以给你多少发展机会。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新浪,平台已经很大了,但一定还有比这更大的平台,只是新浪给了我很多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这可能是其他一些机构给不了的。所以,学生不应去直接比较平台,而是比较平台下具化了的你。你可能会咨询一些行业外的人生导师、职业导师或者一些优秀人物如何选择工作,但他们只能从大的方面,从高概率的角度给些指导,落实到最后决定判断还是得结合你拿到录取的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三、美国经验告诉我们知己知彼、信息至上
    我在哥大读书时,上的一堂必修课叫职业发展,这个课把找工作当作一门科学来讲,非常具体地告诉你如何去提高找工作的技能。其中讲到,你如果想进入一个机构,就要访谈这里的10个人,而不要只是看如何找工作的书或网站去凭空想象;当你决定是否接受某个岗位时,一定要广泛收集信息,问实际在这个公司或岗位工作的人,多问问,为什么你决定留下来,为什么你决定走,努力花心思去获取第一手信息,比寻找一些大而空的普适定律的要好很多。其实,普适定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许多情况下会失灵或者是低效的,所以要寻找适用于你个人的计划和方案。
 
    谈到职业发展,很多人会说:“我不认识什么人,那该怎么办?”我挺认同六度空间理论,就是说通过六个人,你能认识世界上所有的人。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能体会那句“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当你不主动去认识一些人时,这世界巨大无比;当你主动去和别人结识时,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会小的让你惊讶。你的世界的大小由你决定。
 
    四、自信坚定地说我想找工作
    没找到工作时,有些人不想跟别人说自己在失业, 在找工作,或者想找什么工作,怕被人嘲笑说:这么努力,还没找到工作,真行。反过来,如果不跟别人交流,偷偷摸摸找,找到了别人也许会说:看他多聪明,多 优秀,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好工作。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找到,也没那么大的压力,别人可能会说:他很聪明,就是没有努力。
 
       做一件事,别人认为我没努力比觉得我智商低更让我难以接受,因为是否努力是个态度问题,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说,因为害怕别人说你笨或不够优秀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咨询和机会,挺得不偿失的。要知道,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追求你的目标,才会有更多的人出现在帮助你实现这些愿望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