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求职案例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GE被她的执着打动了

  想不想进GE?想,也不想。有些事想也没用。进GE难不难?难,也不难。有些事想不难也就不难。本期求职故事NO.7人物女生Yvone,最终能进入GE,使用的招数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执着。
  NO.007 姓名:Yvone 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器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与国际经济贸易双学士
  2004年6月,还是大三学生的我开始在网上寻找实习机会。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不过,为了让自己能够成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我同时还读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我的第二专业。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并不想在将来走上纯粹研发的职业道路,所以在选择实习机会的时候,我一般瞄准大公司的市场、质量管理等综合性比较强的部门。毕竟,实习是为将来的求职作准备。在BBS上我发现了一条信息,GE的质量管理部门正在招实习生,于是立即投出了简历。两个星期过去了,迟迟没有回复,就在我以为没希望了的时候,我接到了面试通知。
  群面后,我给自己投了一票
  第一面是群面,10几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围坐在一张椭圆型桌子边上。面试官发给我们一些材料,大都是关于生活、学习内容的。请大家短时间浏览之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很快,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面试,也没太多的准备。所以那天发挥得并不理想。而且一向以来,我也不是个喜欢和善于打断别人说话的人,甚至,我认为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
  按规定,每个人只有三四分种的说话时间,可也有人“霸占着别人的时间”,5分钟后还没有让别人说话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事先我对GE的文化是作过了解的,团队合作精神,是GE非常推崇的精神之一。所以,讨论中能否发扬团队合作,能否考虑其他成员的利益非常重要。
  回想起来,我抓住了这样几个要点。第一,必须尊重其他人的发言。我总是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后才说: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还想补充一点……第二,在团队中适时显示自己的领导才能。也许因为曾担任过团支书记、党支书记等职,所以我总是能在大家较激动容易“豁边”时,说上一两句,以推动整个讨论的继续开展。
  进入下一轮面试的方式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面试官让我们当场互相投票,得票较多的五六个人立即进入下一轮面试。我进入了下一轮面试,因为除了其他人投我的票之外,我给自己也投了一票。我觉得这时候千万不能谦虚,否则这个机会就丢在自己手里了。
  接下来的面试是与HR“一对一”的英语交流。1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HR问我“请说说你对刚才的表现是否满意”时,我实话实说了:“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进入这轮面试。”接下去的问题简单一些:“请说说你在大学里最成功的一件事。”这种问题我事先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回答时的感觉也比刚才群面时好多了。
  投出简历一个月后,我接到了面试通知。因为有了第一次经验,我很容易就通过了群面,进入第二轮“二对一”的面试。其中的一位面试官来自印度,是我们的首席信息官。他说的英语非常难懂。我很着急,但我很明白,无论如何不能要求他把问题重复一遍,这会是很无礼的。于是为了搞清问题,我巧妙地将他的问题重复一遍,并礼貌地说:“我的重复是不是准确?”就这样不断地提问不断地重复提问,我们彼此却聊得很高兴。40分钟的规定时间,我们却聊了一个多小时。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是:你是不是有过失败的经验?为什么失败?从失败中你又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愿意继续与那些曾合作失败的人一起工作?
  对最后一个问题我这样回答:“我愿意与他们继续合作,因为有过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再次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为了考察我如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面试官还给出了一个几乎是刁难的情景:假如我们俩同时让你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都不希望被你安排在第二位完成,你会如何处理?
  我作了很多安排,他们都一一否决了,最后,我从理论上对两个任务排了一个优先级。总算面试官不再“刁难”我。其实,面试官最后也不想要什么正确答案,只是想看看我在面对不断的“挑衅”与“刁难”时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神情与态度。对我始终表现出的泰然自若的神情他们似乎挺满意。他们说:“今天谈得很愉快,回去等HR的通知吧。”
  我执着地“骚扰”HR
  原以为笃笃定定的事情,可最后却等来了一个拒绝电话:另外一个人比我更适合。后来我才知道我输给了一位清华大学的女生,她更活泼,比我更优秀。虽然没有像上次差一点失去实习机会那样大哭一场,可这让我更加心痛。毕竟,我已经离GE这么近。认输吗?不!我给HR发E-mail,一封接一封,不断地实施“骚扰”。终于HR又给了我一次机会。可是,我又被拒了,这回输给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硕士。虽然我输得心服口服,但我实在不甘心就此失败。于是继续“骚扰”HR,再次写信将我渴望进入GE的心情表达了一遍。
  幸亏我坚持了,而HR后来也说:是你的执着打动了我。其实,GE何尝不需要一个执着于自己理想的员工呢?事实上,GE有很多公司,每个公司都有相同的机会。那个被我“打动”了的HR其实就是将我推荐给了不同的公司。在这样一次次尝试中,我终于找到了属于我的位置。当我第3次被推荐后,当我为了这次机会又经历了3次面试后,我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
  也常有人问我,你何以能够进入GE?我想,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是我拥有的。我一直是个学生干部,平常的学生生活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面试时我尽量紧紧跟着面试官的思想走,寻找彼此相同的兴趣;为人踏实,交给我的每一件事一定是百分之百地努力做好;而之前好不容易得来的实习经验对我更是直接的帮助。我的部门在录取我之前还专门去我实习的部门了解了我的表现。
  而我之所以进入GE,也是因为我相信我拥有的这些特别的东西也是GE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