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大学生求职案例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与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培养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大抵从西周就开始了。但这大学生培养出来,总得有个干的,这饭碗怎么找呢?笔者遍览典籍,什么《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总算是鼓捣出了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求职史。
【西周】
这西周的大学,称“辟雍”,就是现在北京国子监里那座大房子的名字。辟雍由西周的中央政府管理,又称“官学”,相当于公立大学。学校的学生都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管理国家的政治、军事精英。显赫的出身,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根本就不用考虑学校毕业之后做什么,国家统一给分配了,而且一分配直接就是高级干部。
代表人物:姬诵(周成王)
去向:周中央政府,旋任周国国家领导人
【春秋战国】
在这个诸强杀伐的年代,中央政府形同虚设,公立大学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与此同时,各路私学却是方兴未艾,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民间专业培训班相继开张,平民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其中,孔先生开办的私立曲阜大学堂,招生规模达三千多人,学术新秀七十有二,实力最为雄厚。
然而,那时候就业压力着实比较大,私学又不管分配,所以他们大都一毕业就失业,不得不周游列国,投奔诸侯,成为“食客”,久而久之,这食客也成了一种混饭的职业。当然,也有自谋出路混的好的,像孔先生的得意门生子贡,不但是鲁、卫两国的高级干部,还自主创业,富得流油。
代表人物:端木赐(子贡)
去向:鲁国国务院总理(鲁国相)兼知名民营企业家
【秦】
秦始皇是个人物,灭六国,大一统千古留名,但对于秦代的大学生来说,却不啻为一次灾难,他们还没毕业,就被统统刨坑埋了。
代表人物:儒生460名
去向:咸阳郊外某大坑
【汉】
虽说秦始皇那时候埋了学生,烧了教材,然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大秦不但没有“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反被高祖刘邦绝了后。
这不读书的老刘创立的大汉,反倒是颇为重视教育,及至汉武帝之时,公羊学专家董仲舒博士力倡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创立了太学。从此汉代的大学教育有了巨大发展,到东汉末年,太学中在读学生已经有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