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办 催办是为帮校方减压
按教育部要求,毕业生在离校前若办理相关手续,档案可在毕业后于学校存放两年;如果是户口所在地在本地的学生逾期还可以将档案转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妥善管理。
大部分高校对此严格执行。一位某知名大学历史系2006届毕业生告诉记者:他今年考研失利准备明年一月再考一次,学校已将他的档案迁往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妥善保管,使他很安心地继续复习。
那么,像前文所说,学校何以违反教育部规定,在学年刚刚过了1/4时,就开始催促学生迁档案呢?
该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学校催促学生尽快找工作、落实单位,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他说:“每年都有学生对工作挑挑拣拣,部分学生本来可以在毕业前统计就业率时找到工作的,但因为态度不认真,耽搁到毕业后才落实单位,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我们此举就是要督促各位毕业生认真找工作,不要太懒散。”
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就业办负责人道出了事实真相:其实这是学校以“就业办”这个“末端开口”,用催促落实单位为借口,尽快将应届毕业生打发到社会上去。“就业办”在这里扮演的是为校方减轻指导就业责任的角色,这与教育部设立该部门为学生排忧解难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毕业生 假落户成“当务之急”
尽管针对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的解释,毕业生们纷纷表示不解。大家认为,现在需要就业部门专业人员的关心和指导,而不是这种无情的催促。但与此同时,同学们又都很焦急,不少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落户,否则学校的紧箍咒让他们吃不消。
一位陈姓同学非常羡慕自己同班“神通广大”的好友。记者了解到,学校就业负责人的电话打过之后,这个班级中一位李姓同学已告诉大家随时可以将档案迁走。因为她的小舅开一家外贸公司,小李一心考研,不准备找工作,为了对付就业办,就准备在舅舅公司落户了。小陈一脸羡慕地对记者说:“小李多幸福啊!我们这些没门路的考研族们可是急死了,家里正四处托人想办法呢!”
不少同学也纷纷向记者反映,不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在学校这么催促下,都要想尽办法尽快落户,毕竟还没拿到学位呢,一切都要听学校的。一位蓝姓同学说:“学校说什么是什么,我们明明觉得这么做不合理,可是校方、院方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过来,真的给我们制造了太大的压力,只有想尽办法尽快落户一条路了!”
业内人士 就业办应和招生办一样
采访中,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表示:现在大家最需要学校就业部门多接受一些用人单位进学校招聘的要求;与此同时就业办也该多和外界主动联系,请一些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进行招聘工作,为同学们多谋些出路。
大家一致表示:就业率的提高应该建立在学校就业办多为学生办实事的基础上,只“催”不“办”不仅有损学校就业办的形象,而且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校就业率,只能给每位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带来痛苦。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新闻学院博导郭庆光教授指出:大学的就业办,顾名思义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的部门,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们疏通就业渠道,保证就业之门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们敞开。如果只是一味地把学生推出校门、早早催迁档案,那“就业办”应该改名“催迁办”了。而且,硬性催迁的做法会在学生刚起步踏向社会的途中给他们的心灵蒙上阴影。有关部门应该反思。
郭教授认为:招生办与就业办,一进一出,是把握学校命脉的最重要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办的作用甚至更加举足轻重。近年来,各大学都很重视招生,可以说不遗余力。如果大学能把招生的热情和诚意相同程度地用在就业上,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会有相当大的改观。某些高校就业办不作为的态度非常危险。学校就业部门应当做好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不仅是关乎学校声誉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