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高等学校聚集地,自不必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固然是政府的责任,但我们也不能不问一句,人事部门逐个推荐京籍未就业大学生,非京籍大学生就业谁来推荐?
今夕何年,户籍的羁绊正在被打破,也早已不是大学生“包分配”的时代,用人权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自己。非京籍学生上大学时已将户籍迁转北京,按理在就业问题上,政府应当对他们一视同仁。而人事部门推荐大学生就业,却将非京籍大学生排除在外,这不仅明显有地域歧视之嫌,而且狭窄了用人单位自主选择的权利。
众所周知,明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高校毕业时间恰恰又都在6月份,而从7月份到9月份残奥会结束,北京将不再举办大型大学生双选会。这无论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对用人单位来说,无疑失去了一个难得的相互选择的平台。如果人事部门只是选择性地推荐,势必使非京籍大学生就业“瓦上加霜”,更多的人将沦为京城“飘流族”。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未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和持久的发展。京籍大学生人才济济,非京籍大学生未必没有人才。何况,北京不只是北京人北京,也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以政府更应敞开胸怀,对京籍大学生和非京籍大学生一视同仁,为使用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