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北邮大学生抗议“人造肉”

  近期,北京邮电大学食堂把一些菜肴中的猪肉换成了类似于肉的豆制品,价格维持不变,引起学生不满。该校学生膳食中心回复称,这是一种“植物蛋白”,可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

学生:假肉充肉卖 菜价却没变

昨日,在北京邮电大学BBS上,众多学生发帖对学校食堂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题为《食堂方面对近期论坛上有关食堂“假肉”问题的解释》一帖,有近500名学生跟帖回复。

北邮学生小魏称,食堂把菜肴中的多数猪肉换成了这种类似于肉的豆制品,价格却维持不变,每份仍卖4~5元。这些豆制品从表面上看跟肉没有区别,但吃到嘴里能明显区分出来,“口感很不一样。”

该校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小张称,食堂未告知他们把肉换成了豆制品,而是以同样的菜名,同样的价格提供给学生,比如“尖椒肉丝”、“水煮肉片”等。

食堂:物价上涨不能提供充足的肉

针对此事,北邮学生会权益部与食堂进行了交涉,得到了有膳食中心经理顾中强签名的答复书。

答复书中称,这种“素肉”是以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再辅以其他原料制作而成的,可使菜肴的营养价值有所提升。

答复书中称,由于物价上涨,在原价位不变的饭菜中不能提供充分的动物蛋白原料,在饭菜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蛋白类原料,可尽量保证学生营养结构的均衡。

顾中强说,由于物价上涨,食堂菜价不变的情况下无法提供更多的肉,相关部门承诺的对食堂的补贴迟迟不能到位,而且补贴的数量只有总数学生的14%,并且只补几个月,所以食堂才用这种豆制品替代了肉。

顾中强称,他们是在北京市高校联合采购的招标会上看到这种“植物蛋白”的,目前已在多所高校食堂使用。 (据《新京报》)

【链接】 大豆渣做出“人造肉”

“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它是一种对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化学家波耶在研究中发现,榨油和制造人造黄油后的大豆残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用它可制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 “肉类”。1953年,波耶取得“人造肉”的发明专利。

波耶把大豆残渣制成细粉,与黏合液混合,直至混合物变成胶状,然后像制造尼龙丝一样用喷丝器喷出,经酸和盐类淋洗,使丝凝固。再与调味剂混合,缠绕成股,可切片、切丁、绞碎。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