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到宿舍去,无意中听到一对上海的父母与孩子的一段对话,十分震惊。那个父母问孩子:“一个月花多少钱?”孩子回答:“1000多块。”结果父母的反应是:“你是不是我儿子,花这么少的钱?一个月给你3000块你不花,你有没有请同学吃饭?有没有请他们玩啊?”徐老师说,再有钱的家庭也不能这样惯孩子,这样的孩子是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 “凭什么”成了大学生口头禅 作为辅导员,提到现在大学生的口头禅,徐椿梁太清楚了。“在说服教育他们时,他们最常说的就是‘为什么’、‘凭什么’。在考虑很多事情时,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力。”他举了个例子。因为考虑到用电安全,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电水壶。但是就有学生不买账:“我在家里能用,这儿为什么不能用”、“凭什么老师能用,我们不能用”。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家境比较优越的,而他们的任性,和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联,徐老师说,父母把孩子常常当成“宠物”来养,要什么给什么。“其实孩子们都很有思想、很有个性,需要正确的引导。”徐老师说,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不要大包大揽,同时也要让孩子尝到挫折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