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牵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民生”,备受社会关注。今年,是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绝对人数超过35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3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各方真情关注。有关各方尽最大努力为大学生找工作创造便利,就业通道、服务渠道、优惠政策、就业援助等多项措施被刷新,为确保年内90%以上的大学生找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毕业生人数为历年之最,已有25万找到工作 2007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35.5万人,比2006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23.7%,是江苏省历年来高校毕业生绝对人数增幅最大的一年,也是历年来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省教育厅8月21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到70.67%,这个百分比意味着25万大学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比去年同期高出1.1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灵活就业学生占28.33%,比去年同期低4.23个百分点,表明协议就业学生增多,大学生就业总体质量提高。 数字背后,凝聚着一个个亮点。 政府对毕业生“就业 关注”力度最大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摘自省委书记李源潮2006年11月8日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摘自梁保华省长2007年1月27日在省第十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35.5万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身上,寄托着35.5万个家庭的希望。而对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一个大学生就业,往往能帮助一家人脱贫。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博士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领导不仅将“帮助大学生就业”写进党代会、人代会报告,而且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或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力度”可谓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还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选择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决定。 大学生就业工作历来被视为教育、人事、劳动部门的“责任田”。今年,惯例被打破:大学生就业责任部门从原先的3个扩展到10多个。根据《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1月23日印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将8大项26条任务“分摊”到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劳动保障、财政、教育、人事、公安、科技等部门及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后面的“补充分解方案”,则细化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109所高校搭建最大“就业通道” 在全省119所高校中,109所高校今年有应届高校毕业生。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升格为高校“一把手工程”。各类校园招聘会、就业服务信息、就业网等,成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约65%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牵线”找到工作的。 [镜头回放一] 古俊、邓彬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班的学生。两位同学找工作异常顺利:在校园招聘会上,一小时内就和心仪的上海航道局“牵手”。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举行的2007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吸引了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等特大型航运公司在内的120多家企业前来摆摊设点。短短两天时间内,航海、轮机、船舶与机电工程系的毕业生一次性现场签约率就高达95%以上。 [镜头回放二] 南京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殷黎和李挺,这个暑假过得特别开心:在学校“牵线”下,经过层层面试,两人同时被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录用,将有幸投身国家“大飞机计划”。 在南京理工大学,仅今年3月24日一年一度的校内春季招聘会,就有100多家国有、民营、外企单位前来摆摊设点,为毕业生提供了1000多个用人岗位。 [镜头回放三] 沈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7届毕业生。6月底,他应聘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助理。他能找到这份工作,多亏学校引荐。 南师大学生处副处长贺俊英告诉记者,校领导把帮助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工作“重头戏”,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就业,仅大小规模的招聘会就举办了100多场。该校2007届毕业生人数为5456人,截止7月底,70%以上的毕业生已与用人单位签了协议,其中被录取为公务员的约占4%,进入学校等事业单位的约为30%,进入企业的人数约为40%。 激励大学生“下基层”政策最优惠 [现场播报] 张力赞是淮阴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07届优秀毕业生。这位来自宿迁市三棵树乡韩庄村的农家子弟,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农村”:在宿豫区蔡集镇田洼村当一名“村官”。 23岁的张力赞8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之所以选择回到农村,一方面是响应政府号召,另一方面自己从小就知道农民的辛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很想用学到的东西帮助家乡尚未富裕起来的农民“出把力”。 引导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是今年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一个突出亮点。已实施的项目主要有“千名大学生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 据了解,去年底,省政府为引导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自愿到苏北地区县政府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及以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其在校学习期间所借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利息由省级财政代为偿还80%,其余20%由接收地县级财政代为偿还;从2007年起,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招录公务员时,每次拿出20%左右的职位,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从2007年起,乡镇(街道)机关招录公务员时,每年拿出2/3左右的职位,专门招录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等。 “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最暖人心 [现场播报] 8月21日上午11点,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任雷鸣主任为记者打开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www.91job.gov.cn),网页上招聘单位、岗位、应聘人数及求职学生的相关资料一目了然。网页左侧的“联盟数据”显示,单位会员400个,岗位总计800个,职位总计2494个,总访问量17.9万人次,当前在线318人。 据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林伟介绍,除开通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外,从今年1月1日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首次打破“各干各”的格局,互设窗口,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对于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我省有关部门则提供多项帮助,主要为: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实行政府安排岗位保底就业等。 关注仍在继续 10万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尚处于“进行时” 截至7月31日,全省仍有近30%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单位。这个百分比意味着,目前尚有10万左右大学生找工作还处于“进行时”。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与往年相比,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毕业生“就业基数”大。2007年江苏有35.5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还只是江苏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实际上,在外省上学回来就业的江苏籍毕业生及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的还有10万左右,加上往年5%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有40多万。 ○就业结构性矛盾大。首先是生源地与就业地结构矛盾大。江苏高校每年招收的学生80%是江苏人,20%是外省人,而去年的毕业生中89%是在江苏实现就业的。男女生比例与市场提供的岗位结构矛盾也较大。 ○就业“心理预期”差距大。约80%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工作,预期的月工资在2000-2500元之间,与实际差距较大。 确保90%大学生就业的“多维视角”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目标是:到年底,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现在,时间已不足5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重视程度”需进一步升级。教育界有识之士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社会就业系统工程;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公益岗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到基层就业;为离校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后续服务”;采取更加灵活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应当适度。目前,不少毕业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时代”,或认为“毕业就等于就业”,或认为毕业后只有去机关、事业单位“坐办公室”才算就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利于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 有关用人单位应增强“大局意识”。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用人单位也应增强“大局意识”,尽可能“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2007年以前,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4年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去年最终就业率达到95.6%。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很实在,到年底实现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胡金波副厅长充满信心地表示。(蒋廷玉 任松筠 陈晓春 孙华丹 吴春春) |
编辑: 刘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