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问题研究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是当前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开源之举,更是造就一支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的根本大计,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如大学生扎根农村难、农村工作不知怎么做、理论和实践难以对接、身份认同和定位存在偏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如何建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工作机制,成为当前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认知不够,缺乏角色认同感,在农村中的具体工作上不深入,有效的实质性的工作难以开展。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所在村往往认为他们是孩子,到农村只是“镀金”,是为了有基层工作经验而已,因此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基本都是一些类似村长助理的工作,无非就是打字人员、办公室文员以及打杂人员,而大学生村官因此也就心安理得地认为做些清闲的事情也不错,还可以多些时间看书学习,再考到其他地方去。加之大学生村官多是80后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娇生惯养,“享乐主义”也较多,走出象牙塔后,到单位与同事们一起面对竞争、压力、挑战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一时也难以适应,有的也不想适应,生活在个人幻想的天地里,完全处于“被安排、被工作”的状态,有的甚至连拖地、擦桌子之类的事情也懒得去干。
  2、大学生村官不熟悉农村环境,自身能力受限制。大学生村官使用的突出问题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离,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需求。由于农村问题复杂难以解决,而大学生村官又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使得大学生村官难以深入自己的工作,面对于自己陌生的领域和生疏的工作,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就难以得到发挥,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
  3、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使不少当地村干部认为他们是来抢饭碗的,加上基层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使他们看不惯大学生村官的行为和工作方式,对村官的工作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不帮忙反添乱。也有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没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来村里只不过是当当参谋、挂个闲职,不指望他们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必要给他们指派什么重要任务,给自己当当秘书、写写材料就行。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也不理解,认为他们好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这些大学生肯定各方面都不行,在城里呆不下去了才又回到了农村,因此对大学生村官有偏见,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把大学生村官当干部。以上这些思想极大的挫伤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
  4、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目前从总体看,大学生村官工程很多时候体现出了权宜性的一面,缺乏长远的制度性规划。而就大学生村官来说,大多数缺乏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不少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其中有的人是冲着服务期满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的优惠政策而来,也有的人因为薪酬待遇与理想中的待遇有较大落差,而无法安心农村工作。一般大学生村官在当地工作时间为3年,3年后就要面临重新就业,现行政策对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或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 但对于那些立志扎根农村,奉献自己的大学生却缺乏激励措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是困扰这一实践的根本问题。
  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使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政府、大学生村官和高校,研究大学生培养使用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三者关系的过程。
  1、政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随着村官队伍的逐步壮大,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也要应运而生,这就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制度为大学生村官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坚持自愿报名、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在具体实际操作上,也要逐步向农村需求的专业要求积极靠拢,选择农村所需专业的对口大学生来对应的岗位,实现农村和大学生村官的双向选择。
  二是加强培训机制的完善。各地应把培训大学生村官纳入当地基层政府的工作计划,形成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后续培训的立体化培训体系,让他们掌握党的大政方针,熟悉农村政策,了解农村形势,掌握工作方法,积累实践经验,切实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大学生村官也应该不断坚持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掌握基层工作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村干部学习。
  三是建立竞争考核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鼓励他们向优秀的村官学习,在农村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业优势。同时,政府要想方设法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千方百计提高他们在农村的扎根率、成活率和成功率。
  四是探索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通道,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有序流动机制,使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进一步完善,真正让农村基层成为党政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村官新形式,实行“有上有下,再上再下”的培养模式,目标是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能上能下”的合格型人才。既让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工作,能顺利开展农村工作;又让他们接触机关工作,熟悉机关工作作风。
  2、村干部要提高认识,两者相互扶持相互发展。首先,村领导要提高认识,积极重视大学生村官,把大学生村官安顿好、发展好、利用好。其次,农村干部虚心学习,接受先进的思想,多与大学生村官交流。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思想活跃、理论扎实,村干部要多学习多沟通,通过交流和逐渐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给予最好的定位。再次,村干部要给予大学生村官工作支持和鼓励,村干部要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能够让外地的大学生感受到如家的温暖和工作上的奋进激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地区的环境。
  3、大学生村官要积极转变观念,自觉发挥作用,主动创新大学生村官要时刻砥砺自己为农民、农村服务。首先,大学生村官要调整心态,积极转换角色,克服现实和理想的落差,避免较大的心理波动。其次,大学生村官要尽快 “入乡随俗”,要先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多跨农民的门槛,多为农民办实事。再次,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创新,要珍惜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努力学习与农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带头领导农民致富。
  4、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能力。高校不仅是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出者,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切实帮助大学生村官真正安心扎根农村,帮助他们在服务农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首先,在推荐选拔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往地方政府推荐一些好的人才,建立一套完整流畅的人才推荐选拔机制,保证高校人才顺利输出。其次,在岗前培训方面,高校应该对任职前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的了解农村问题和现状并且主动做好大学生就业后续服务延伸工作。最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实践的课程,在学校模拟农村矛盾问题处理相关场景,锻炼大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综合各种调研结果,虽然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当村官有质疑,认为他们缺乏经验,不够吃苦耐劳,而且有不稳定性,任期满后会离任。但是如果大学生村官能弥补相关素质、业务能力及协调能力的欠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大学生虽然缺乏工作方面的经验,但是其具有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和观念优势可以带动村民科学致富,带领农村发展经济。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当村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总之,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高校村级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难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