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大学生村官的"花样"人生

    中国经济网许昌9月21日讯(记者党涤寰 汪俊杰)“现在我的企业有固定员工50多人,工程紧张的时候一天要用100多人,这些人都是园区附近的村民。明年,我还要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更多的当地老乡,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让大家都能够过上富裕生活。”在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孔村村主任助理岗位上干了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南宏海自豪的向中国经济网记者描述自己的蓝图。
    9月18日,记者来到鄢陵县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诺大的园子里郁郁葱葱,鸟语果香,散发出浓郁的田园气息。而这里的主人就是年仅26岁的南宏海,看上去还是一脸的稚气,与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公司的董事长身份极为不符。
    南宏海生长在全国有名的花卉之乡鄢陵,从小就对花卉的种植、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说在西安外事学院学的是企业管理,却经常钻研花卉种植栽培方面的有关知识。
    200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南宏海承接到一家单位的园林绿化工程业务,经过一番努力,一下子挣了80万元,这更增加了他返乡创业的热情和信心。2008年毕业后的南宏海响应国家号召,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农村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回来机会更多。他怀着满心欢喜到村任职后,却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村民认为他太年轻,根本吃不了农家饭,受不了农家苦,眼下不过是来“镀金”的,对他也就不理睬、不支持。
    于是他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聊天,通过拉家常缩短了距离。经过多天的摸底发现孔村的主要产业是种花卉,但是近年来由于农户种植花木规模小、档次低、品种乱、规格不齐,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县里正在建设名优花木科技园,认为时机已到。回家和父亲商量后,利用自己在学校里挣得的第一桶金,又加上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林海园花木有限公司,在鄢陵县现代名优花卉科技园租地660亩,开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花卉种植。
    经过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他创办的企业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原本对他也不十分相信村委会副主任吕相离开始对南宏海刮目相看,并在南宏海的指导下承包了8亩土地,现亩均增收2000多元。南宏海的企业安排了5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当地60多户群众种植花木,使村民增收285万元。
    无独有偶,9月19日记者在鄢陵县见到了另一位大学生村官。鄢陵县三文园林花木专业合作社社员范永平对这名村官充满感激:“现在俺园里的树苗供不应求,这都是村官张策的功劳。去年一年,我就挣了50多万。”
    19日下午,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第十一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场馆区施工现场,见到了范永平眼中的“小能人”、鄢陵县安陵镇苏岗社区书记助理张策。他正在冒雨施工,只见他皮肤黝黑,其貌不扬,显得很憨厚,只有鼻梁上的眼镜透出几分书卷气。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09年初,张策联合同镇的大学生“村官”周伟聪、范重阳共同承包120亩地,创办三文花木科技公司,并建立了全许昌市第一家“微扦插科研实验室”。随后又成立了花木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60余户花农加入,带动附近村庄268人就业,社员年经济效益达150万元。
    2009年9月,他代表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由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并获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证。
    “我们打算今年年底以前在基地筹建一到两个智能化温室大棚年产优质苗达200万株以上,把规模扩大到200亩,用于蜡梅研发、育苗、盆景、盆花、鲜切花等不同适宜品种的开发研究,力争把三文园林打造成为‘藤本的月季直立成树,灌木的迎春独木成林,蔓生的扶芳藤亭亭玉立’,园内每棵树木都是成为一件艺术品。”张策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鄢陵县陶城乡南大宋村村主任助理马付强,创建了生态大棚瓜菜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40个就业岗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65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并与别人合作建立了高产示范田3000亩,使农民增收800多万元……
    据悉,鄢陵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率达94.87%,他们创办的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257个,创造经济效益8500万元。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