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谁监管
今年3月至5月,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东北农大)27名学生和1名教师,相继确诊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9月5日,该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情况,并表示深深歉意。
目前,除2名学生因骨关节少量积液、医院建议住院观察或门诊随访外,已有25名师生临床治愈、1名学生好转,可以出院。现已有18名师生出院,并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工作。同时,已有17名学生就事故善后问题与学校签署了相关协议。仍有10名学生尚未与学校达成共识。
何谓布鲁氏菌病
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谈起28名师生感染的布病,省疾病控制中心地方病所所长杨岩介绍,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在我国共有25种,其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等也为乙类传染病。
黑龙江省布病传染源主要为羊(绵羊、山羊)、牛(奶牛、黄牛)。传染方式是动物传染给人,但人和人之间、人向动物不传染。另外,布病一般不会由其病症本身致人死亡。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一周,长则可达一年,多为两周左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体征可出现睾丸肿大、肝脾肿大。
事故为何发生
未执行有关规定,未采取检疫及防护措施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民告诉记者,就实验室的实验安全管理上,教育部、省里和学校都有相关的规定,在制度层面上没有漏洞,问题在于有没有按照这些要求做。具体到东北农大这次感染事件,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实验室在购买山羊时没有经过动物防疫部门的检疫;第二,实验室可以做检疫,但是也没检疫;第三,做实验本应采取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而老师要求不严格,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据张民介绍,在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每年进行的安全检查中,实验室安全和防火、防盗等一起被列为必检项目。“一些医学院的实验室中存放了大量的药物,有些还是剧毒的,同时对于防护病菌、病原微生物等,都是有相关要求的。”
事故如何处理
相关责任人被免职,排查实验室及学生
事故发生后,东北农大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全面排查。该校对已发生疫情的2个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消毒,查封并停止使用。同时对2010年11月4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间,所有以山羊为实验动物以及在被污染的2个实验室做过实验的181名学生进行了全面排查。
记者了解到,根据事故原因和有关规定,学校对事故相关责任人作出了处理。对2名实验指导教师分别给予了降级、记大过处分,调离教师岗位;对2名实验员及另外1名实验指导教师分别给予了记大过、记过处分;停发上述5人本年度校内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两年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分别追偿经济责任1万—5万元人民币;免去了动物医学学院院长和院党总支书记职务。
同时,分管教学副校长向学校作出了书面检查,校党政主要领导向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做出了书面检查。
信息为何没有及时公开
很多学生不知道感染事件,校方称出于审慎未公布
记者在东北农大校园进行了随机采访,很多学生表示并不知道动物医学学院学生感染布病的事件。当记者问及是否开会专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时,一名植物学专业的学生说,“实验室操作老师们都会讲注意事项,如果专门开会说,也是班长们的事情。”
对于事故发生后,信息没有及时公开的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冯晓说,事故发生后,校方考虑作为校园事件,不一定要完全公开,而且疫情通报在社会上是非常敏感的,出于审慎的态度没有对社会公布,但在校内进行了整改。
经校方反复多次与学生及家长协商,学校提出了善后问题处理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通过给予学生一次性补助3万元,以及免除一年学费6000元、毕业时提供创业基金1万元、给予营养费(康复费)1万元、争取社会捐助5000元等形式,累计给予学生补助6.1万元。
在张民的印象中,类似东北农大这样的安全事故,已经有5—6年没有发生过了。“黑龙江省本专科院校共有70多所,近些年,高校实验室的事故都是一些个别的小事故。”
黑龙江省教育厅在此次事件发生后,下发了一个关于实验室安全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一系列要求,并于7月初专门召集高校负责实验室的相关部门领导召开会议,通报东北农大的事故情况,进一步重申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定。暑假前黑龙江省高校先进行内部自查,然后开展全面的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