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高校涌现刷分族

  过了600金盆洗手
  听说过考试不及格要重修,没听说过考了80多分还要重修的吧?在本市高校刚结束的期末考试季里,记者发现有一些大学生,他们不停地重修已经考过的科目,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却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从而在保研、出国的路上“占领先机”。此外,为了找到好工作,一些明明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也一次又一次继续努力考高分。这群大学生被称为“刷分族”。
  为了保研 
  “现在每当有人问起我的成功秘籍,我会告诉他‘刷分’功不可没。”去年以学院成绩排名第一的身份成功保送本校的小静直言不讳。“大三上学期,一位师姐成功保研了。我向她取经,没想到她告诉我是钻了‘重修’的空子。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学分制,即使考试及格再重修也仅是刷新成绩,不会留下记录。”
  有了“锦囊妙计”,小静随即把“刷分”提上日程安排。她给自己定下了“刷分”原则:90分以下的课程都要重修。仔细一算,两年积攒下来的课程总共有门课程没有达标。“大三课少了,但我比前两年更忙了,每天奔波在各个教室之间。”小静无奈地表示,有一次专业考试,她只考了70多分,这让她的年级综合名次下滑了许多,而年级排名又和保研息息相关。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修。
  为了留学 
  记者了解到,中国学生申请留学时,需要提供GPA成绩,也称平均分数或平均绩点。顾名思义,平时成绩越高,GPA就越高,申请的成功率自然也随之提高。
  于是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平时成绩, 一些学生也加入了“刷分族”。“我的专业是理工科的,很多课程没法像文科专业得到那么高的成绩。就拿《高等数学》来说吧,我们能及格就谢天谢地了。但这门课占了4个学分,考得不好就会把学分绩点拉低很多。我是大三才决定出国的,前两年对分数也没什么要求,现在只好进行重修。”怀抱着留学梦,明年毕业的王健如今把精力全部用在了“刷分”上。“你可以想象,已有课程基础上又多了这么多节重修课程,这个学期我有多忙。”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为了拿到高分,一些学生可谓绞尽脑汁。比如明年计划申请留学的张媛,今年期末考试申请了两门课程的缓考。“平时为了重修‘刷分’,耽误了这两门课的复习。如果考得不好,明年还得重新修。索性我直接申请缓考了,就是挺麻烦的,得要病假证明。”而同样计划申请留学,并已经刷新了不少学科的成绩的小孙,则选择了延迟毕业一年。“虽然努力‘刷分’,但学分绩点还是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所以我打算晚毕业一年,好好刷新成绩。我特别向计划申请的学校了解过,好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学生态度
  “刷分”是大学的毒瘤
  最近,网帖《‘刷分’是大学的毒瘤》在各大高校论坛上被热烈关注。发帖人“starstar”称“刷分”是一个毒瘤,“恶意侵占我校紧张的教学资源,使其他同学选不到课。它严重毒化学风,使初次上课涣散,寄希望于第N次重修才开始认真学习。”可以说,随着“刷分族”队伍不断壮大,且不乏成绩不断攀顶的高手。对于这一现象,最郁闷的恐怕就是永远在低分段徘徊的考生了。“那些‘刷分族’拉高了平均水平,我们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本市大三学生小姜愤愤不平地说,在学校课程成绩评价体制中,会有一个参照全体考生总体成绩处理分数的过程。那些已考了高分的考生再跑进来考,无形中增强了竞争,让低分考生永无翻身之日。”
  而对于重复参加四六级考试而获得高分,对其他同学显然也不太公平。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6月考试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处理后,参照常模转换为均值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常模正态分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举例说来,如果某考生四级报考总分是450分,则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是24%,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优于常模群体中24%的人;若考生六级报考总分是500分,则其在常模群体中的百分位在48%至57%之间,表示这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至少优于常模群体中48%的人,但不会优于57%的人。有业内专家指出,所谓正态分数,简单说就是,按照排名来定分数。这样一来,如果有许多高分刷手再次参加考试,就会影响到其他报考的低分考生的排名,从而最终影响到这些低分考生的标准分。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刘德胜
  为了工作 
  除了学科成绩,不少学生还孜孜不倦刷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
  “‘刷分’要给力啊,不过580死不休!”去年12月,第三次奔赴六级考场的大四学生李勇一直使用这个qq签名。“那是我第3次参加英语六级考试了,第一次考了400多分,第二次接近500分。我的目标是580分以上,如果这次目标没达到,毕业前我再参加一次。”
  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像李勇这样打算“几进宫”的学生,在本市高校并不鲜见。从各大高校的论坛中可以看到,每当四六级成绩公布之后或四六级开始报名前,“大学四六级,你考了几次?”之类的帖子随处可见。“我们宿舍4个人,都是考了N次。”李勇告诉记者,从大一考四级开始,他们4个就较上劲了,成绩一公布,就会互相比较,成绩低的不服气,还要报考。成绩最高的担心“老大”地位不保,反正多考无害,也会报考。所以从四级到六级,每人平均考了不下3次。
  为什么对高分如此执著?一直在找工作的李勇发现很多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四六级证书,有些严格的公司要求六级在600分以上。“我现在得到了一份月薪2千多元的工作,如果这次成绩突破了600分,我就去500强公司试试。”
  考到多少分才算满意?记者发现,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有不同标准。总体而言,600分以上才是令人满意的境界。据了解,2005年以前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评价标准只有优秀、及格、不及格三个档次,2005年开始引入了标准分,总分710分,220分以上的考生有分数条,四级425分以上的可报考六级。“一般认为四级425分为及格分,不过这个分数也太低了。”一位大三女生告诉记者,450分属于“温饱线”,能考到500分以上才说得过去,550分以上就比较理想了,而冲到600分以上更是被很多同学看作奋斗目标。“考到600分才‘金盆洗手’,这已成为同学间常说的玩笑话了。”
  专家提醒
  综合素质才是成败关键
  GPA是能否申请到好学校的关键吗?本市留学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申请美国前100名的学校,平均分80分以上就ok了,虽然申请排名靠前的学校GPA越高越好,但是平均分达到85以上的话,不必太看重单科成绩,而是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在申请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如果你有一些不错的特长都是能给你加分的。”
  “在大学里,首先要提高的是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至于四六级,合格就够了,一味追求高分对求职并没有很大的帮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老师表示,一些公司的涉外部门会适当地参考托福、雅思成绩,四六级成绩反倒无足轻重。“四六级考试作为应试教育手段,实用性较差,说服力不足。四六级只是个初选,关键是复试中的英语技能测试,这个测试更符合实际需求。但是无论是什么应聘,综合素质才是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