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茫中突围 ——关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调查
“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个话题,它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但它所牵动的社会现实却越来越沉重,让人无法视而不见。近日,记者走进我区部分高校,了解了一些即将毕业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毕业生各有各的迷茫
迷茫,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频繁出现的一个词。也许有些担忧和顾虑有所偏颇,但确是真实存在的。
选择太多反而不会选择。石河子大学物理专业大四学生邓年勇告诉记者,不止是他,好多即将毕业的学生目前就处在这种状态。现在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选择貌似很多,在别人看来是好事,但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反而更增加了他们的迷茫和压力。
不敢轻易选择。石河子大学大四学生杨丹是个很勤奋的女孩,大学期间考了许多资格证,并参加各种实践,很积极、谨慎地对待就业,但就是不敢轻易做选择,总害怕选了这个后又发现更好的在后面。毕竟现实中“一步跟不上,步步慢半拍”的事例很多。
家庭传统观念成“拦路虎”。这种情况在许多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的甚至起着强制决定性作用。新疆大学广告专业大二学生谢慧无奈地对记者说,她就是这样的“受害者”。父母没有考虑她对经商的喜好,从小就给她灌输考研思想,也不支持她在大学期间打工,就让她好好学习,考研后找个大学老师的工作。像谢慧一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大部分都选择了顺从。
面对就业,用大学生们自己的话说是:“幸福的人有相同的幸福,迷茫的人有着各自的迷茫。”实际上,在众多迷茫中,高学历人才供给和智力岗位需求之间有落差是学生们最为纠结的。对此,石河子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孝光说,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教会人们各种能力,受高等教育不等同于高端职业或高薪酬。不过学生有这种想法也不足为奇,毕竟传统认识大多如此,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铁饭碗”仍是首选
“先考公务员吧”、“当然先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了”……面对记者关于就业首选的提问,大多数学生这么回答。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娜迪拉告诉记者,她们班里的同学大多数首选都是考研和考公务员,考公务员的同学大多是追求稳定和体面。虽然知道考上的机会很渺茫,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公务员的待遇和保障比大多数单位都好,只要还有一点机会,就会碰碰运气。在她看来,公务员的工资虽然不一定高,但是福利好,就相当于端了一个“铁饭碗”,不用担心自己岁数大后被更年轻的人挤掉。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统计数据,虽然并不能代表所有,但也能说明一二。今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组织各级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州直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摸底调查和实名制登记。截至今年8月底,州直共统计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1670人。按就业愿望分:希望进机关就业的2103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8.02%;希望在事业单位就业的6953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9.58%;希望在基层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480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11%;希望在农牧业生产管理岗位就业的224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91%;希望自主创业的184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58%......从摸底调查情况看,有近80%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愿望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愿去企业就业,也不愿去基层从事艰苦岗位工作。
“考公务员也是就业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李孝光告诉记者,学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其实更多的时候会注重后半句话,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的比较远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政策推动观念转变
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城市、县镇中小学校教师自然减员空岗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创业小额贷款……正是这些越来越具体的优惠政策,让学生们有了更为实际的现实驱动。从星星点点的大学生“村官”,到人气越来越旺的特岗教师,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在现实的就业压力下,到城乡基层就业正在成为一种务实的选择。
针对这一点,伊犁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王俊岭深有感触。他说,虽然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还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所谓的“铁饭碗”,但是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学生的就业观念逐渐有所改变,就业姿态和预期渐趋实际。就拿本校学生为例,2002年时学生姿态高,甚至有的连就业推荐表都不愿意做;到2004年,学生仍然不愿去县、乡、村工作,有的即使去了也没几天就辞职不干了;2007年,学院只有一个学生主动选择去南疆偏远地区工作,2008年增加到十几个;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面前,不少学生主动选择了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岗位。这些事实证明,政府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就业政策已收到效果。
阿热依是伊犁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二学生,比起班里大多数想找“铁饭碗”的同学,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回家乡尼勒克县当一名乡村老师,算是同学里的“另类”吧。记者前不久跟随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巡回报告团在各高校采访,有不少大学生都表示想去基层就业,并纷纷向报告员——大学生“村官”木哈白提·阿迪勒江讨教基层经验。
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顾海曾对学生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就业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其次才是生活和幸福指数。其实,很多大学生早已明白其中道理,他们要么放低姿态实现了就业,要么有意识地待业修行为未来投资,总之,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停止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