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80后“城市大管家”遛街挑刺儿

  20多种井盖,都隶属哪个产权单位?路面坑洼该谁填?小区出现违章建筑该咋办?谈起这些,22岁的女孩渠巧琳是行家。她和数百位同龄大学生一道,在沈阳担任“协管员”职务,专为城市“挑刺儿”。
  甭管炎夏还是寒冬,这些大学生们都需要“遛街”找问题,记录上报,协调有关部门来解决。
  “读大学就是为了回报社会,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啊!”协管员刘斌说,有人认为这份工作不够体面,但大伙儿做得干劲儿足,热情高。
  渠巧琳是沈阳市和平区一名“协管员”。在该区城市协同服务系统中,共有100位大学生担任这个职务。
  每位“协管员”负责1至3个社区,日平均要走20公里,扣掉保险等费用,月工资约千元。发现道路破损、井盖丢失、占道经营等问题后,他们用专用的“城管通”手机记录下来,反映到指挥中心,交由职能部门办理。
  这样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但他们付出的辛苦却不少。负责人栗晔说,协管员队伍中有“海归”,有开车来上班的,但对工作都不含糊,“冬天有被冻破鼻子的,女孩子们爱美,一夏天下来,全都黑了!下雨天,他们更忙,帮居民找积水点,排查险情!”
  辛苦的背后,他们得到了居民的肯定。有居民称赞,他们是社区的“兼职书记”,是城市的“大管家”。
  2009年,渠巧琳于沈阳师范大学工商文秘专业毕业。大多数同学都去了企业上班,在他们眼中,“协管员”是个新奇的“角儿”。不少同学都问渠巧琳,“你们天天上街溜达啊,挺清闲啊!”
  其实,这份工作并不清闲,还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一次巡街偶遇病人发病,渠巧琳拨打120参与救护,坦言不怕“沾包儿”;刘斌曾和另外3名协管员一起,将张贴小招贴的不法分子扭送至派出所……
  渠巧琳以前只是在电视、报纸上偶尔关心百姓遇到的生活难题。如今能与自己的工作衔接,帮百姓解决难题,她说,“每次成功帮办,都有很强的成就感。”
  协管员们的工作确实有收效。仅在和平区,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100位协管员已协调督办近3万件民生“难心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