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是慢的教育
刘墉,籍贯北京,生于台北,现居美国。他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画家之一,他的70部作品全球发行量超过5000万册,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他也是风靡全球华人圈的演讲家。主要作品有《我不是教你诈》、《冷眼看人生》、《人生的真相》、《冲破人生的冰河》等。
刘墉,台湾著名作家、画家,应超级893电台和长沙“墉迷”之邀,昨日来到长沙。“70后”、“80后”中人,很多曾被刘墉的文字温暖过,不管文字是犀利的还是舒缓的,都如“心灵鸡汤”般熨平都市人为生存奔波后褶皱的心。明日,他将在湖南大学以“爱的教育——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为主题,讲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爱。
采访是在一依山傍水的酒店别墅进行的。刘墉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用身边的、生活中的故事,回答问题,阐述观点,闻者就像在喝“心灵鸡汤”。
孩子最缺失的是终身学习
记者:我们的教育强调“百年树人”,您认为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两者是相悖的吗?
刘墉: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的家庭教育强调孩子学这学那,强调“十年寒窗,一朝成名”,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现在的西方教育,大学只是通识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了解。我有个朋友,儿子在一所优秀大学念医学院,念了一半之后,到非洲去照顾当地人,然后去了西藏。我们今天所要培养的人,是让他们自然发展,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让孩子认识整个世界,然后再决定发展方向,再慢慢地搞专业,再不断地读书充实,终身学习是慢的教育,十年寒窗才是快的教育。我们需要把年轻人的眼界打开,要把社会的价值观打开,让各种观念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才能培养出有世界眼光的年轻人。
大学生先就业有利于长远规划
记者:现在提倡大学生毕业后出来创业,你认为大学生毕业后,是继续读研究生好,还是实习就业好,还是想办法创业好?
刘墉: 大学生毕业后怎么走,没有固定答案。在美国,大学、研究机构往往要求大学毕业生先进入社会,丰富社会经验,才会考虑收你做研究生。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休学去伊拉克服役,役期完成后再次申请前往。像这样的孩子,不愁没有学校接收他为研究生。
而创业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已经不像从前成立一个成功的公司就可以一劳永逸,现在创业还要不停地为发展它而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
因此,一般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先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决定要走的路,那时候,孩子对于人生的未来发展规划会更清晰。
孩子要理解父亲的“冷漠”
记者:许多家庭是由母亲承担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严重,您怎样看?
刘墉:我最近在看生物进化方面的书籍。有本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组黑猩猩,一组住在缺乏食物的地方,黑猩猩经常出外寻找食物,这时公猩猩会在前面打头阵,母猩猩则带着孩子跟在后面。另一组黑猩猩住在食物富足的地方,这地方的公猩猩对自己的太太和孩子特别亲切。
父亲就像两组猩猩里的公猩猩一样,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要面对许多的压力和困难,就像打仗一样,不能有丝毫松懈,这样的环境下不容许父亲有太多的牵挂,久而久之或许会掩盖了父亲的情感。
作为家人、作为孩子,不要只看到父亲的严厉和“冷漠”,要看到父亲打拼的冲劲是什么,无非是让妻子和孩子过得更好,所以说父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家庭,而是他们的角色太复杂,需要家人的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