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陪读,父母送给孩子的可怕礼物

    “可怜天下父母心”,时下,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庞大的“陪读大军”匆匆如过江之鲫,这拨走了那拨来。有从小城市陪到大城市的,也有从农村陪到城市的,还有从国内陪到国外的;有父母一方选择放弃自己工作陪读独生子女的,也有父母双双停下手中工作或生意,兵分两路夫妻分居各陪一个孩子的;有陪中小学生的,也有陪大学生的,甚至还有陪大学生、研究生的……
    父母之爱当然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但是,这种爱一样需要理智,只有加进了理智,这种爱才能真正成为最深沉、最博大的爱。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这样的话:“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陪读,大概就属于这样的礼物。
    亲子关系过于疏离,固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过度关心同样也会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障碍。陪读体现了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这份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这种关爱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正常功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是负面影响;这种关爱不仅弱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弱化了他们今后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这种关爱不仅让子女失去本来就不多的锻炼机会,也极易让他们养成等、靠、要等不良习惯,使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长期依赖父母,成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成长总是带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成长过程中皆不同程度地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部分家长也经常在孩子中间开展“吃苦教育”、“磨难教育”。很多世界顶级富豪愿意选择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甚至让自己的子女经受皮肉之苦。家长们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孩子:生活不只有阳光和雨露,还有痛苦和磨练。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说明家庭教育越成功。家长陪读陪得了一时,陪不了一世。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明智的家长应该走出陪读误区,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不管时就不管,注重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成为独立而主动进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