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

  面对就业难,创业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就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中国校媒网的大学生记者采访了以下嘉宾:
  刘帆: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测评办公室副主任、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KAB高级培训师,专门研究青年就业与创业。
  赵传江:商丘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
  陈祥庭:深圳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同时是学校一家格子店的店主。
  谢洁:中国人民大学2009届毕业生,和男朋友一起经营着汇杰数码宝贝美容站。去年9月毕业后,他们放弃了高薪白领的工作,创立了这个数码宝贝美容站。
  李一真、彭宏昌、汪新:分别是深圳大学05届毕业学生、06届在校大四学生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届毕业学生。他们联手创立了位于深圳大学西部创业园二楼的“真心饰意”小店,经营以银饰和琉璃饰品为主打商品,并采用纯手工打制的方式。
  中国校媒网记者:这里有几位创业的大学生,请问你们为何要选择创业?
  陈祥庭:我现在开这个格子店,只能说是一种尝试,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历练。我不想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定位上,我也不会确定下来非要找份好工作或是继续类似的创业活动,而会把心态摆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假如我现在毕业了,与其出去找一份不是很理想的工作,我更倾向于把这个格子店做下去。我有自己的规划,也在慢慢摸索慢慢学习。
  谢洁:《蜗居》中的女主角海萍想通过自己的挣扎和奋斗,努力地扎根大城市,坚信人多的地方机会就多,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回到家乡,这和我太像了!我来自广西柳州。现在已经习惯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了,一回到家觉得太慢了。周围的人思想也有点落后,他们太安逸,太安于现状了。竞争越大越能找到商机。在家里,头发白了都找不到!现在我们每个月赚的钱还不到过去的一半,而且没有以前那么稳定、安逸。但是先赚小钱,再赚大钱嘛!我们做数码宝贝美容站是刚起步,从小做到大,先做员工再做老板!
  中国校媒网记者: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陈祥庭:我是个很拼的人。我想做的事情,有了目标,都会去把它做好。遇到困难也会积极乐观去面对、去坚持。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下。不过要切忌浮躁,不要忽略了钱之外的东西,一件事情下定决心做了,就要坚持下去。一如深大的校训“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多看书,多听取有益的经验,选择创业要三思而后行。
  中国校媒网记者: 有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哪里? 
  赵传江:长期以来,讲到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都说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个百分点”,低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流向:考取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的占1%,考入事业单位的占10%,其中3/4到教育和医疗单位,60%到县及县以下;进国有企业的占7%;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占10%;自主创业的则不到1个百分点;7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各类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和看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巨大空间。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权宜之计,更是一条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条长远之计和重要途径。
  中国校媒网记者: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你们如何面对创业失败?
  谢洁:失败了就再干别的。那时候我们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干起来也上手了,还可以开餐厅什么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比较喜欢折腾!
  李一真、彭宏昌、汪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创业不是一时兴起盲目地干。它需要仔细的策划、周全的调查,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当然它更需要吃苦耐劳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创业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想要创业的人就要把自己“不当人看”,努力去拼!
  中国校媒网记者:在您看来,大学生创业为何如此“举步维艰”?
  赵传江: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受我国传统文化和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的情结难解。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而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依然是按“机关—事业—国企—私企—个体”的顺序排列,眼下的公务员考试热就是明证。如果从事普通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很多家长也认为是不光彩的事。
  其次,是大学创业教育存在弊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行的传统教育体系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尽管校内也举办过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但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没有真正把创业所需的精神融入其中,很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就没有创业经验,甚至连企业工作的经历都没有,只能“纸上谈兵”。
  第三是社会环境的制约。“无产品、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天不足,大学生创业之初尤其需要政府、社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当集中社会力量,成立公益性的咨询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的指导服务。而这一点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创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在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其自身的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校媒网记者:既然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广阔的空间,未来政府、学校和个人应该如何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
  赵传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举措,尽管促进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如“小额5万元以下担保贷款”,上限5万元加上按政策规定由学生自筹匹配的30%即6.5万元能做什么?意味着其创业起点会很低,可能就是一个“地摊”水平;本身就无资本又何来担保?创业项目本身能不能作为担保?小额是否过“小”,程序是否过“繁”等等。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系统的扶持和服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毕竟开篇破题有了一个起始。
  引导大学生创业,除了国家的激励政策外,学校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创业教育、实践机制,营造“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社会氛围,尽快打破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创业精神,给他们更多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创业计划竞赛在我国开展得正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大学生只注重自己能否获奖,进而获得保研、获得高额奖金等机会,而不考虑该计划是否能真正投放市场实现赢利,因而还呈现一种“应试创业”的倾向。
  当然,政府和学校的职责仅限于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其降低创业成本和投资风险,大学生是否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自愿选择的一种市场行为,而能否取得成功最终还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能力。
  中国校媒网记者:大学生如何为创业做准备呢?
  刘帆:通过在校兼职为创业做准备。兼职是为了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如果学生兼职只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温饱问题,为了那几十块钱,是没必要的。兼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我提倡“岗位+行业”的兼职模式。兼职时把目前岗位与未来的行业结合起来,将所学专业与未来行业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希望同学们从家教类兼职进入到研究性队伍中去。以外语系为例子,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些翻译工作,可以跟着老师研究一些问题。这样既提升了专业能力,自己的科研思维又得到了训练。同学们同时注意时间配置,把握好时间的合理利用,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做某些事情。
  就算做一冷门的兼职,也要考虑怎么通过努力把它炒热。“先把事业做好,不管报酬问题,考虑项目前途。”比如我在决定加入KAB研究队伍前,我发现从1998年—2006年间相关的文章只有140多篇,这证明KAB项目大有前途。要认准自己发展的行业,才能够走到行业前端。
  对于创业,首先要开发核心产品,再利用外围资源生根发芽,就像丁磊当初开发了免费网络邮箱,借助广州市电视局的影响号召力,使大众了解到了免费邮箱,从而发展自己的企业;微软同样是借助IBM的力量将自己的公司发展起来。创业时,需要“有一个平台”,有“商业敏感性”和“组织资源的能力”,有“共同成长”的理念。在资源利用方面,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反对那些工作没有做就伸手要资源的人。你在自己事业发展过程中,前面的路是要自己走的,而别人的作用只是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