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发展现代农业天地宽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频频向大学生招手,越来越多大学生跳回“农门”,并大有作为。前不久,记者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千余位农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做了就业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毕业后到农业领域施展才华,但多数人表示想当管理者,不愿从基层一线员工做起。
  新一轮的就业择业高峰即将来临,有关专家提醒,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要理性择业,切忌眼光过高,以免错失良机。
  农企频招手
  学农渐吃香
  去年11月底,我市首场大学生农业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举行。一鸣食品、藤桥禽业、鲜八里集团等共176家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场、专业合作社,腾出1018个岗位,向农类人才招手。招聘会现场火爆,共达成就业意向1148份,不少学生同时被多家单位“相中”。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农业领域创业就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厉坚方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被藤桥禽业、初旭食品等多家农业企业看中,收到好几份就业意向书。农业专家表示,这是农业转型升级为农类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遇。过去,农业往往就是种田耕地,其从业人员多为低文化水平甚至文盲。如今,现代农业讲的是科技农业、设施农业,主要靠知识和智慧,这使得年轻大学生成为农业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据介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瑞安市华盛水产品加工厂,出于对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技术人才的渴求,特地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开设“华盛班”,优先安排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也同该校联合办学“禾益农化营销提高班”。去年底,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又在该校办起“一鸣班”,为公司订单式吸纳人才。
  难抢“铁饭碗”
  不如自创业
  关于毕业后希望就职于哪一工作领域,接受问卷调查的千余学生除了较多人选择政府涉农部门外,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表示想在农业领域自己创业,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也更有发展空间。当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越来越难抢时,农类大学生们并不悲观,他们还可以在农业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90后大一学生李慧婷学的是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她那时尚的外表,怎么也让人想不到入学3个月她便开始农业创业计划,现在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完成。“我学的是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当然就要做这一行,而且要做好。”李慧婷告诉记者,吸收师兄、师姐们的经验教训,她认为要自己创业就要从大一开始筹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而不能晃晃荡荡几年,等到临近毕业才手忙脚乱。
  像李慧婷这样,把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机会摆在首位的大学生,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园林系商品花卉专业大三学生叶灵通便是其中之一。该校学生公寓旁一家名叫“芳邻盆栽”的小店,就是他创办的,他用自己所学知识将原材料加工打扮成各种盆栽造型,还提供送货上门、日常维护与管理、集中销售、网络推广销售等多模式销售服务。最近,他还在学校开辟智能大棚,专门研究水培植物,专做艺术盆栽的公司也在筹备注册。
  择业需理性
  期望勿过高
  有些人为找不到工作烦,有些人却为选不下工作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施农业专业的大三毕业生黄平,在去年11月的招聘会上与多家农业企业达成意向,各家单位的面试也都顺利通过,一个岗位是门店管理督导,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还有一个是轮岗实习的岗位,他拿不定主意到底选择哪家。黄平说,自己专业学得不错,不想放弃,同时,又是学生会干部,管理能力比较强,希望能在将来工作中得到发挥。
  既想当个专业技术能手,又想成为管理者,像黄平这样彷徨的学生不在少数。专场招聘会上,“一鸣”就碰到不少这样的学生。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可“一鸣”的摊位前却少人问津。工作人员称,由于“一鸣”的招人规矩是必须要从一线员工做起,包括柜台收银员。可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从低做起。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处李秀红表示,该校首届农类大学生369人即将毕业,对他们来说,有一技之长,只要调整好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让青春在农门发光
  去年以来,本报就大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创业进行了多角度多篇幅的报道,从《农类大学生成香饽饽》、《学农就把“农”字练透》,到《解读大学生鸭司令的创业实践》、《大学生猪倌不走寻常路》,再到本周刊发的“关于大学生农业领域创业就业现状调查”上、下篇……通过这些报道,一批有活力、能创新、肯吃苦的大学生农民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中有农类大学生,也有计算机、法学、财政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有出身草根的,也有“富二代”。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低姿态进入潜下心创新”,从而把自己的现代农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前天闭幕的农展会上,就有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现场推销产品的身影。
  这一年来,我市开通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就业网,建起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表彰了“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这说明,年轻学子跳出农门,学习、成长后,再回乡发展农业,既有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又有政府部门和学校的鼓励支持。
  有一首老歌叫《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歌中唱道:“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让生命发出更大的热和光……”相对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年轻的学子,不妨到广阔的农村一展身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