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吞天”式的就业观要不得
合肥一名大三男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剩余时间”小铺,明码标售自己的剩余时间,声称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干。记者近日与这名出售剩余时间的大学男生小李联系上,他告诉记者,出售时间虽然已经推出近一个月,但只有人问还没有人来消费。 “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是我创业的一种方式,有尝试总比没试留有遗憾的好。 ”
关于大学生如何择业、就业的话题,已经说得太多了,普遍的声音都是要求大学生转变观念,降低门槛,把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劳动者,从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着眼,先解决面包问题后再图发展。这个建议,在萝卜多坑少的就业背景下,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不能算是下策。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但转变得越来越快,而且行动力也是一流的,年轻人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在摸索中开拓了很多就业渠道和路子,其中不乏令人赞许的创新之举。然而,也应该看到,有些做法因缺乏深思熟虑,有违公序良俗,或游离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界,不免要招致非议。就如合肥这名大学生,他虽然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剩余时间出卖到底,看起来充满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但是明码标价“只要合法的事情都肯干”,就给人一种天方夜谭似的轻率之感,一种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茫然,一种贪多嚼不烂的浮躁之气,就免不了让人担忧,这种创业之举会随时冲破道德和法律的阈值。
早在今年二月份,在网上叫卖剩余人生的就业创意就被一个名叫陈潇的女孩率先垂范了,她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我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给网络》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响,使出售“剩余人生”顿时成为了网上最热门的一种职业。尽管陈潇在价格表上明码标价,并注明除违法、暴力、色情业务不接外,都可按网友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但面对一些男性提出的并不违法并不暴力、也并不被认为色情的服务请求,陈潇却不得不望而却步。同样的尴尬还发生在一名致力于出卖剩余人生的男大学生身上,有位女孩发出请求,想找他牵手走过一段路,原因是在那段路上常常有人吓唬她,这样的服务也让这位男大学生不得不多想,这单生意会不会布满血的迷雾。
社会是复杂的,服务呈现多元化,却未必意味着提供服务者就可能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就业之路逼仄维艰之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甘愿降低门槛改走服务之路,其勇固然可鼓,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充分评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脚踏实地的走好就业之路。就在昨天,成都几名在校大学生就做好了假期打工的安排,他们选择的同样是服务,给长假期间外出旅游无法照顾爱犬的家庭当狗保姆,服务虽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舆论非议,但起码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大学生的服务观念是脚踏实地的,不凭想当然,不贪多求利,只干力所能及的活。这种观念就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