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五金企业该为大学生配“保姆”吗?

    近日,笔者了解到,国内某五金企业为到企业见习的大学生配备“导师”和“保姆”,此事引起五金企业一片热议。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五金企业认为,为大学生配备“导师”和“保姆”,不利于大学生自己动手投身企业生产运营,会使大学生养成骄纵的习气。有反对声当然也有认同声,部分支持的五金企业说,为大学生配备“导师”和“保姆”,可以促进大学生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尽快融入企业,了解企业运作,最终为五金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那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近来,大学生“保姆”市场走俏,但为大学生配“保姆”还是头一遭,国内某五金制品厂可以说是开辟了企业为大学生雇保姆的先河。2003年,该企业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数百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见习机会。2004年起,该企业制订了“大学生培养规划”,为每个新进厂见习的大学生配备“见习导师”和“见习保姆”,以促进大学生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尽快融入企业。目前,已有215名大学生受益于此规划,在“导师”及“保姆”的帮助下最终成功留下就业。
    据悉,在进厂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每个进厂见习的大学生的学习及生产、生活均由“见习导师”和“见习保姆”负责指导。其中,“见习导师”主要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工作技能方面的专业指导;而“见习保姆”则主要是带领刚进厂见习的大学生进入各部门学习,教会大学生在厂内的一些沟通技巧,解决大学生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从该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五金企业为见习大学生配备“导师”和“保姆”取得了显著效果,既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搭建了桥梁,也为企业提前培训了员工,储备了人才,缓解了企业专业技术类人才紧缺的压力。
    哪里有鲜花,哪里就有嘲笑,面对一些企业们的赞同声,部分企业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为见习大学生配备“导师”和“保姆”,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每多配备一个“导师”,企业就会多一份支出,虽然可能是一笔很小的开支,但对于中小五金企业来说,也是一定的成本。甚至一些企业还发出了这样的担忧,现在市场上“需要几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贤标准必然导致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企业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一个新人,可是往往得到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出来了,但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这些大学生好容易能上手了,然后为了更高的工资或其他原因而另谋高就了。一位五金企业的老员工对笔者说,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已经见怪不怪了,企业现在也不下大力气培养新人了,以免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