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5月8日至17日期间,北京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5月23日《生活报》报道,从5月1日至21日,哈尔滨市发生39起自杀事件,其中大学生达10人。
很多人不能理解,千辛万苦上了大学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在5月份如此“集中”地自杀?
从时间上看,5月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决定人生去向的重大问题: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就业问题、感情发展……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可能一下子都很难应付,更何况一直在呵护与赞扬声中长大的学生,在哪个问题上遇到挫折,他们都可能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大学生们大多是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的,却很少找人倾诉.北京安定医院医生、清华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心理督导刘宝锋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医生徐东都表示,现在虽然很多大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有心理问题却不愿走进心理辅导室的大学生还是占了多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爱面子,怕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脆弱者”或“精神病”。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心理咨询老师应该“走出去”,直接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等着让一个已经抑郁却又充满自负的年轻人去主动寻求帮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想办法寻找各种健康的宣泄途径,心理老师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但是如果一开始不好意思,不妨可以先跟知心的同学聊一聊。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郁闷时千万不要“死扛”。
最可怕的情况是有问题却找不到人说,“其实,如果担心本校老师或是熟悉情况的同学‘告密’,也可以选择去外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中华女子学院心理辅导中心校外督导白京翔老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