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贸HR » 高校频道 » 高校动态 » 详细信息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收藏 关闭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毕业生有点茫然

  当无数次的求职均石沉大海,进入5月之后,广西民族大学中文专业2007届毕业生蒋丽(化名)不再抱有求职的奢望,只能坐等毕业证发到手,再作打算。又到一年找工时。今年,像蒋丽一样陷入求职迷茫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数超出人们的预想,截至3月31日,广西11万高校毕业生中,仅有23.06%落实就业意向。其余8.5万毕业生仍失落地徘徊在就业大门外。有人把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比喻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新动力。但是要让新动力焕发出勃勃力量,还需要一些催化剂。谁是新动力的催化剂,谁又能给新动力加油……

就业难症状

高校毕业生

仍有8.5万人在就业大门外徘徊

“进入这所大学时,别提有多兴奋, 没想到离开却这么苦恼。”蒋丽的话, 道出大多数大学生的心声―――考大学的压力似乎还远没有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大。

蒋丽是广西民族大学中文专业的2007届毕业生。离毕业的时间越近,内心的压力就膨胀得越厉害。从去年11月开始,蒋丽一直辗转于各种求职现场,东奔西跑,经历的十多次面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 。“每一次失败,信心和勇气直线下落,压力却迅速膨胀。”

第一次求职是去年11月,应聘南宁市一家广告公司文秘的职位。蒋丽带上自己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级证、秘书证等兴冲冲地穿着休闲服前去应聘,考官看了她提供的资料后对她说:很抱歉,我们需要一个办事比较成熟稳重的职员。

为了改变自己过于学生气的形象,蒋丽问家里要了500元,买了职业装,把自己包装了一番后,信心大增。可在随后 一家投资公司的面试过程中,人事经理需要的不再是“成熟和稳重”,而是具体的工作技能。没有工作经验的蒋丽,自然又败下阵来。

十几次的屡战屡败后,蒋丽非常不服气,今年2月,她决定南下广东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佛山市,只要有面试机会,她都不放过,还是把简历再彩印了一百多份,继续“疯狂地”广播“种子”, 都是石沉大海。

今年3月,她又再次去广东佛山,佛山一家港资企业看上了蒋丽, 决定录用她,但要求她马上到岗上班,试用期3个月,中途不得请假。这让蒋丽非常矛盾,因为5月份,还要返校进行论文答辩,最后她还是放弃了。4月,蒋丽又转战深圳,结果仍然求职无果。

连续5个多月都是遭遇失败,蒋丽决定放弃“海投”,回到校园准备毕业论文。可是,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学校了,一想到离校后的出路,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和迷惘。

今年,像蒋丽一样陷入求职迷惘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数,绝对数远比往年多。 截至3月31日,广西11万高校毕业生中,仅有23.06%落实就业意向,比上一年回落了1.43个百分点。其余8.5万毕业生,仍失落地徘徊在就业大门外。

求职压力大

200多人报名应聘只录取1人

对于更多的往届毕业生来说,像蒋丽这些还未真正跨入社会的师弟师妹们,所品尝到的求职之苦只能算是一个“药引子”。真正的滋味, 还在后头。

梁明前两年毕业于武汉某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他直接去到深圳, 手持资料在招聘现场转了一圈,发现有一家久负盛名的外贸公司招业务员,他跃跃欲试。在他之前已经有200多人报了名,最后获得面试资格的只有30多人,而录取名额只有一个。

在面试的那一天,整整一个下午5轮考试。中文口试、中文专业基础笔试、英语口试和中英互译4关过后,他打败3名竞争对手,没想到却输在了面试关。

在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梁明觉得要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在回答时,总是抢在别人前面,多说两句。面试官看到这一点,特意问他:“如果你跟同事发生矛盾,怎么办?”他不假思索地说:“最重要的是工作,有没有矛盾无所谓。”一个星期后他被告知不必参加复试了,因为公司觉得他不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次求职就告失败, 让梁明的信心一下就暴跌 。随后,他又去了十多家公司,面试也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那半年,梁明信心可说是跌至了谷底,老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很难走入社会了。现在已在广西某高校读研的梁明坦陈:“现在让我再去找工作,一定还有心理障碍。”

下广东寻梦

经历30次求职才找到工作

2003年7月,刘小珍毕业时, 母校还叫做广西商专。到她终于找到工作,母校改名为广西财经学院已经快两年。说起这些年的求职经历,用她的话,那是不堪回首。

那年小珍从学校毕业,看着很多同学南下广东打工,本来可以读专升本的她也跟着同学南下广东去寻梦了。到达广东的第二天,她就开始奔波找工作,满怀信心地向十多家公司投简历。1个月、2个月、3个月……每天都在上演着投简历、面试、再次面试…… 可对方不是觉得她经验不足,就是觉得她英语不好。

经历了30次求职后,在半年前,一家台资公司录用了小珍做打字员。 可这并不是小珍所需要的 ,她放弃了这份姗姗来迟的工作机会, 决定考研,重返校园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功修为 ”后,再“重新推出市场”。

从1999年起,全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教育。而这不可避免的一个结果便是,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2007年,区内高校计划毕业生数为118076人,比2006年增加30402人,增长34.68%。

许多高校毕业生为了避免成为求职场上的“剩男剩女”,不管是即将离校应届毕业生,或是毕业几年的往届生,宁可通过各种方式重返校园,以延后面对就业压力的时间。

“病理”分析

有时候:“毕业等于失业”成魔鬼定律

“毕业就等于失业。” 不少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时,无不感觉遭遇到了这个魔鬼定律。

“毕业生人数增多,而社会总需求的就业岗位却并没有明显增多。”这样的矛盾使N个人挣一个饭碗的局面仍在上演。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高玉广道出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大原因。

记者从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 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招收的大学生毕业第一年,拥入社会求职的区内外高校广西生源毕业生数一下跃为5.7万,到了2007年, 高校毕业生数字比4年前已翻了一番,变成11万多。

庞大的数字表明,毕业生数量呈级数跳跃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缓慢。“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算的水池进水出水数学题, 流入池子的水量大,但排水管子又太细,蓄在池子里的水,自然老半天都放不出去了。 ”有高校老师这么比喻。

“从去年的9万人到今年11万人,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压力没有减退过。”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韦德宗告诉记者,今年,民大的毕业生增幅也有所提高,达到3345人,他认为,由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均衡,比如部分专业毕业生需求大,已经饱和的专业,这些学生就业就很难。

高玉广认为,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专业设置还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这点上来说,与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慢增长比起来,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就业率则出现快增长的势头。”据介绍,截至去年9月1日,全区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85.5%,与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不相上下。

“由于高职高专学校办学、教学市场化走得早,很早就开始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人才,学校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以供学结合模式培养的学生,将来毕业后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结构。”高玉广表示。

有的人: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栋房

广西民族大学的大四毕业生梁晓玲自毕业实习回到学校后, 就开始投入到找工作中去,参加了校内校外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也去过一些单位面试,机会虽有不少,但小梁还没有确定下来,因为这些机会并非来自南宁或区内其他一些中心城市。

“如果在南宁工作,考虑到房租、交通等开销,月薪至少要1000元。”梁晓玲说,绝大多数的单位月薪在800元左右,有些单位在市郊,离市中心较远的话,交通上的花费又会更多些。

经过了多次求职失败的梁晓玲告诉记者,毕业后会坚守城市,直到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我们多数同学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希望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即使要下基层,也会选择一些条件稍好的乡镇。”

家长们辛辛苦苦花大本钱供自己的孩子读大学,都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环境好、收入高的工作。而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坚守城市的理由往往是,如果不能在城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大学岂不是白读了。

这样的期望虽说符合人之常理, 但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对接存在矛盾,学生想要的工作岗位社会没有提供或提供少,社会提供的岗位学生又不想要,学生自身定位没有切合社会需求实际,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短期内就会出现就业困难。

高玉广指出,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来看,在选择就业地时,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好的大城市或中心城市,边远城市或者基层的工作岗位很少有人问津。比如,一些家庭条件好家住大城市的毕业生,不理想的工作单位不去,尽管有些单位待遇不差,但因为不在大城市,毕业生不愿意去,所以经常会出现单位提供的岗位量比招聘人数多,但也无人问津的情况。

“就业难,难就难在期望值太高。想就业,相信每个人都是能实现的。”韦德宗坦言,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就业难,也难在找什么样的工作。

有些事:未理顺 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

但也有有识之士认为, 高校毕业生和家长们抱有较高的就业期望,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并非全是他们的期望值出现偏差。客观来说,政府部门为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所铺就的渠道仍然有待进一步疏通。 尽管目前各级部门都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财政支持的力度有限,全区已出台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吸引力仍不够大。

此外,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录用时间滞后,部分学生因等待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录用考试,没办法落实就业单位,也影响了离校时的毕业生就业率。韦德宗告诉记者,目前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很多毕业生还在观望徘徊,毕业生的观念主流是什么,真正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因素是什么,预计要到后期才能清晰。“现在看来,毕业生虽然也去面试,但有不少人都在等着公务员考试。”

梁晓玲还告诉记者,参加公务员考试,给不少毕业生带来另外的希望 。他们班有部分同学一边找工作,一边备考公务员。“前期大家对找工作的心态都比较急,然后出去面试,也算是积累经验。”梁晓玲说,毕业前同学们开始忙于论文答辩,后期找工作的心态稍有缓和,要先保证毕业,如果毕业前还没有落实工作,毕业后也会投入到新一轮找工作的阶段去。

对症下药

给优惠拿钱拿分拿政策 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毕业生个人的问题了,我们明显感到,政府和学校对毕业生的关注以及帮助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视了。”韦德宗感慨道。

每个高校毕业生后面,都有一个充满期盼的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全社会。解决就业,毕业生也并不是孤军奋战,身后还有一支强大的队伍为他们未来的出路出谋划策, 2007年,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采用各种办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不仅如此,各高校学校党委书记和院校长还要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学校都与各院系、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分解目标、层层落实,充分动员教师参与就业推荐工作,积极推动学生求职就业。”高玉广说,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是“一把手”工程。

政府还会给下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五项优惠政策。 落实毕业生助学贷款代偿办法,对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由国家代为偿还;推动出台并落实艰苦专业基层就业奖学金政策;落实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小额贷款和相关收费优惠政策;落实好毕业生到基层和非公单位就业的相关人事政策;落实有关升学考试加分政策,对到乡镇基层就业服务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报考广西区属高校成人专科升本科或报考广西区属高校研究生的,均可加10分。

今年全区将提供3000个特设教师岗位,对到特设岗位工作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给予免试就读农村教育研究生的优惠政策; 高校将持续关注已经下基层的毕业生,特别要为服务期满的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

“一对一” 每名毕业生配导师贴身指导就业

学校方面,临近毕业,各高校也积极通过举办各种就业讲座、定期的或专场招聘会以及公布各种招聘信息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

广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召开招聘会,西大将发挥网络的作用,及时更新网上招聘信息,加强网上招聘力度,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求职,通过网上视频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点对点面试,减少学生求职的成本。

广西民族大学就通过“一对一导师制”的个性化处理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想法、就业进度等。比如说,一个老师负责带几个学生,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困难,给他们提供信息和帮助。

利好的政策有了, 大学毕业生就业要取胜,还是得换个思维方式来思考。高玉广建议, 尽管“人往高处走”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在就业竞争力大、很难找到理想工作的时候,可以先就业后择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取得工作经验后对将来的择业其实有很好的帮助。

“毕业生求职时要实际些。”高玉广表示,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社会实际来选择单位,实事求是而非好高骛远。根据社会需求,毕业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欠缺,明确定位,增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技能。 (本报记者 盘 洁 赵金玲 赖有光)

原载《南宁晚报》

(责任编辑 孟召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