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这个例子,并不是凭空想象。不良信用的记录,将对今后的个人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从今年12月15日起,辽宁省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将记入大学生征信档案。据了解,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全国统一性的大学生信用系统,为全国每名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大学生开立银行结算账户、信用卡、借用和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其他类贷款的信息。由人民银行统一建立,各银行之间可以联网看到该学生的信用状况,在以后的信贷过程中各银行会制定不同的措施对未还贷学生进行惩治。
“诚信还贷,成就明天”,许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贫困学生都曾在这样的横幅上真诚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但大学生助学贷款运行6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还款率不甚理想。目前,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个别地方违约率达30%左右。据了解,2007年7月,将有19万名大学毕业生从辽宁省的各类高等院校毕业,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助学贷款的形式来完成学业的。按照有关规定,在毕业离校前,这些曾向银行借贷过助学金的大学生必须与所借贷的银行进行还款确认,将毕业去向及还款的具体计划与银行达成协议。
据辽宁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辽宁省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还款确认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大多数学生与贷款银行取得了联系,但仍有少数学生还未进行还款确认。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这批学生如果在毕业前仍未与银行进行还款确认,将可能成为本省第一批助学贷款个人信用不良名单的上榜者。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然而作为受益主体的部分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还款,连日来,记者直接间接采访了高校的一些学生,从借与还两方面了解他们的心态。
经济困难不得不贷
一些获得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大学学费甚至是生活费的学生曾表示,助学贷款政策,仿佛是暗夜里的一道亮光给了他们希望。
张军是沈城某高校大三学生,来自阜新农村。他家里兄妹有3人。哥哥在村里务农,已经结婚,妹妹尚在读高中。父母共种了6亩多地,多是粮食作物,每年的家庭收入约在3000多元,扣除各种费用,剩余约1600元。而张军每年的学费就达6000多元。张军第一年的学费是父亲厚着脸皮借来的,从第二年开始,他就说服家里,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他说:“要不是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确实没法上学。”
独立生活选择贷款
也有些学生生活并不十分困难,但还是选择了贷款。辽宁大学数学系的一位男生说:“家里也并不是供不起我上学,只是觉得自己大了,应该靠自己的本事来养活自己,我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上学期间,他在做家教的同时还给两家网络公司打工,忙碌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则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选择了贷款。
不还贷的原因在哪里?参加过学生贷款“追偿”工作的朱老师认为,目前,未能及时还贷的学生有几类:一是故意拖欠者,这是极个别的;二是无力还贷,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三是忘了及时还贷,这类学生的违约行为是可以纠正的。
信用为重还贷理所当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还款与否首先关系到个人信用问题,如果不偿还贷款,就等于失去了信用,将来也就无法在这个个人信用日趋重要的社会立足。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是给予他们的一种帮助,偿还贷款是理所当然的,无故不还的行为是可耻的。
未能还款实属无奈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不能还款的学生并不是恶意逃贷,而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偿还款项。毕业后,有些同学因为没有找到较好的工作而收入欠佳,再加上本身家境贫寒,负担沉重,所以无法偿还所欠贷款。
记者采访到一位已经工作的沈阳师范大学毕业生,他说自己贷款时也曾立下誓愿,希望将来能够偿还贷款,同时减轻家庭的负担,但谁知真正步入社会,才发现生存的艰难,维持正常的生活还有一定困难,更不用说偿还贷款了。
据调查,因这种情况而不能还贷的学生不在少数。还贷的压力,在他们没有展翅高飞前确实压得他们很沉重。一些人希望能获得一定形式的扶持,例如他们愿意到偏远地区一些艰苦的岗位上工作,由国家替他们还部分贷款,或者企业资助他们还贷,他们与企业签订长期工作合同。许多贷款的学生在艰难地找寻还贷的出路。
来自朝阳农村的某高校毕业生小徐告诉记者:“我们很惭愧,但也有苦难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的学费、杂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要一两万元,而本科四年贷款的最高额度也就2.4万元,除了贷款还要向亲戚和乡亲借债。他说:“我刚毕业,收入低。乡亲们也不宽裕,有钱就先还了他们,银行的只好暂时先欠着,但我一定会还。”
就是不还能奈我何
还有极少数人存在恶意逃贷的现象。有些同学毕业后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且收入颇丰,但他们却拒绝偿还贷款。他们身在外地,本地银行无法跨地区寻到其确切的踪迹。记者间接了解到,一些不还贷的例子对部分在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有的同学认为,这就如同有人过马路闯红灯不受惩罚,会有一批人跟着闯红灯。
学会“超前消费”还需懂“如何还款”
辽宁大学经济学张教授告诉记者,发生这种大学生贷款到期、银行却找不到人的情况,也暴露出部分大学生在个人理财方面观念淡薄。
目前,“超前消费”的经济观念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甚至在高校中就开始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用明天的钱”。然而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如何偿还这些“明天的钱”,却少有考虑。张教授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在个人理财方面知识贫乏,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对于如何办信用卡、如何办购房按揭一窍不通。此外,他们在时间、金钱的安排上也存在欠缺之处,按时还款的守时观念更是淡薄。
他为此建议,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应该开设专门的理财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财理念。仅仅强调诚信,而忽视理财观念的培养,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大学生还贷难的问题的。
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据介绍,《个人信用报告》将在许多领域成为重要的参考。
各类贷款。“信用报告”有不良记录的人,很难从银行要求到贷款或享受不到最优惠的贷款政策。因此在按揭买房、买车、装修、买耐用消费品,或贷款留学等的申请过程中,都将被亮红灯。
找工作。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公司希望所招人员能够出具“信用报告”,因为个人诚信记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的重要评价标准。个人信誉不好的人,很难跨入这些企业的门槛。
各类租赁。租房业、租车业都特别注重租户的信用度,这直接关系到对方是否能按时按量地交纳租金。
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在为顾客制作保单前,将先查看其个人信用记录,如果该顾客有不良记录,保险公司可能拒绝受理他的业务。(郑红)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