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业优先作为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与扩大就业共进的发展模式。”昨(5)日,参加制定《四川省“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的省发改委就业和工资处处长雷国富告诉记者,就业优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高增长低就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十一五”期间,省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预计到2010年,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达到6280万人,劳动力需求总量达4876万人,供求缺口仍然很大。统计显示,1992年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比率为0.14,2006年这一数字却是0.02,经济在高速增长,就业却在低水平徘徊,这是巨大的矛盾。
未来5年到10年,如果我们还按原来“增长优先”的模式,一方面社会在发展,产生一批富有人群,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失业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收入差距拉大,可能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和挑战。从经济层面上看,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大规模贫困人口的存在使社会购买力处于很低的水平,内需难以拉动,因此,高增长低就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政策向吸纳劳动力较强的产业倾斜
按照就业优先战略,四川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应更加积极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大且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业、文化业、商贸业等产业及行业,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
怎样做到这一点?规划提出,建立投资项目就业影响评估制度,将对就业的影响作为决定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因素和核准社会投资项目的指标之一。“就业优先需要政策引导。”雷国富说。
对重大投资项目,发改委会对项目吸纳就业的能力提出意见。在项目招投标中,同样的投资,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应该更有优势。
这次制定的规划还提出,应该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对这些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
应把就业机会看作公共产品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增长为重的政绩观虽然在淡化,但要转到优先考虑就业上来,对地方政府是一个考验。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士认为,坚持就业优先,就是要把就业机会看作一种公共产品,发挥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功能,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政府在坚持就业中的职能定位,就是要把创造就业机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努力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基本的就业权利。其中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来源:四川日报